
【化】 glutinous rice wine; samshu; yellow rice(or millet)wine
黄酒(Huángjiǔ),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译为Yellow Rice Wine 或Chinese Rice Wine,是一种以稻米(糯米、粳米或籼米)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酒曲(麦曲、红曲或小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杀菌)、陈酿等传统工艺酿造而成的发酵酒。其名称源于酒液天然的琥珀色至深黄色色泽。
原料与工艺
黄酒以糯米、粳米或籼米为基料,通过酒曲(含多种微生物)糖化发酵酿制。传统工艺包含浸米、蒸饭、落缸发酵、压榨、澄清、煎酒(85–90℃杀菌)、陈贮等步骤。陈酿时间越长,风味越醇厚,如绍兴酒中的“加饭酒”“花雕酒”需窖藏数年。
风味与分类
具醇和甘润、鲜香协调的特点,含丰富氨基酸、有机酸及微量醛、酯类物质。按含糖量分为:
参考: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分类标准
文化地位
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距今约6000年历史(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酒器佐证)。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常用于烹饪(如去腥增香)、节庆及药引。
营养与健康
含18种氨基酸(含8种必需氨基酸)、功能性低聚糖及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酒精含量(通常14–20% vol)。2019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参考资料
黄酒是中国传统酿造酒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文化意义。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其定义与特点:
1. 基本定义与原料 黄酒是以大米、黍米、糯米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酒曲复式发酵法酿制的低度酿造酒,酒精含量一般为14%-20%。因酒液呈黄色而得名,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南方多用糯米,北方则常用黍米、粟米等原料。
2. 历史与文化地位 起源于中国商周时期,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独有的酒种。日本清酒的酿造工艺被认为源自黄酒,但两者在发展中形成不同特色。著名品种包括绍兴状元红、女儿红等,浙江绍兴是核心产区。
3. 营养价值与功效 含21种氨基酸、锌元素及功能性低聚糖,具有促进食欲、舒筋活血、改善肠道功能等作用。传统中医常将其作为药引使用,但建议单次饮用量不超过八两(约400毫升)。
4. 酿造工艺特点 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曲种(如麸曲、红曲)和水土条件对风味影响显著。现代工艺结合酶制剂与酵母,形成多样化口感,饮用时加热可提升香气。
5. 现代发展 当前黄酒产业正通过科技研究深化对微生物作用的理解,探索品质提升路径,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完整信息可参考、2、3、4、7的原始内容)
车辆保险单创伤性窦道东方霍乱二●二●制剂橄榄油甾醇估计净利哈辛氏疗法后连合环丙烯开导证人林得司分析烃类结构族组成方法离心搅拌机轮磨麻花钻猫鼾杂音墨角伦木螺钻平分秋色皮质窦三茂锕上皮样的设备号生发细胞石墨状无烟煤四日热塑料泵碳水化物丰富饮食添加属性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