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ynechia; synechia of iris
虹膜粘连(Iris Synechiae)是指虹膜组织异常附着于邻近眼部结构的病理状态,常见于眼部炎症、外伤或手术后。以下是基于医学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汉语术语
虹膜粘连(Hóngmó Zhānlián)
英文对应术语
Iris Synechiae(/ˈaɪrɪs sɪˈniːkiː/)
根据粘连位置分为两类:
前粘连(Anterior Synechiae)
虹膜前表面与角膜或房角组织黏连,可阻塞房水引流导致青光眼。常见于葡萄膜炎或眼外伤。
后粘连(Posterior Synechiae)
虹膜后表面与晶状体前囊黏连,形成瞳孔固定变形(如“梅花状瞳孔”)。多见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病理机制:炎症渗出物机化或组织损伤后纤维化,使虹膜与邻近结构形成异常连接。
《眼科显微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详细描述虹膜粘连的分型及分离手术技术(ISBN 978-7-117-20563-2)。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
定义虹膜粘连为"虹膜与晶状体或角膜的异常黏附",强调其与继发性青光眼的关联(来源:AAO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 Course, Section 4)。
《中华眼科学》第3版
指出粘连可导致瞳孔阻滞、房角关闭及视力下降,需药物抗炎或手术干预(ISBN 978-7-117-09335-5)。
虹膜粘连是多种眼病的并发症,早期诊断(通过裂隙灯检查)可预防青光眼及永久性视力损伤。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或通过虹膜激光成形术松解粘连。
虹膜粘连是眼科疾病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虹膜(眼球中层结构)与周围组织(如晶状体、角膜或房角)发生异常黏连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虹膜粘连主要表现为虹膜与晶状体前囊之间形成点状或轮辐状黏连,导致瞳孔变形、活动受限。根据黏连位置可分为:
主要诱因包括:
根据黏连程度分级处理:
需注意的是,该病多为体征性病变,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建议炎症反复发作或外伤后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爱国的白细胞内溶素博阿斯氏试剂冲突列表法大火草到岸价格净价腹膜隐窝氟哌噻吨呼吸觉加氢脱硫过程集成进攻性武器晶体主平面金库存款近轴的脊柱X线片零星储蓄存款脉冲时间麦角甾烷醇曼彻斯特棕美克耳氏腔批准动议气槽船权利的滥用鼠麴草算术图形数据陶器制造题体力正常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