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measures without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
"刻舟求剑"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在船上刻记号来寻找掉落的剑",其深层含义是比喻做事死板拘泥、不知变通,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法。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讽刺那些拘泥于成规、忽视事物动态变化的人。出自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人渡江时剑落水中,他在船身刻记号标记落剑位置,船停后按记号下水寻剑,自然无法找到。)
汉英词典释义对照
故事揭示事物处于永恒变化中(如船已移动),固守旧标记(象征过时方法)必然失败,强调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西方译本常译为"Marking the boat to find the sword"(直译)或"Futile effort against change"(意译),需结合语境传递其讽刺意味。
该典故出自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察今》,由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旨在阐述变法改革的必要性。
中文例句 | 推荐英译 | 来源 |
---|---|---|
他的方案如同刻舟求剑,脱离现实。 | His plan is as futile as marking the boat to find a sword. | 《汉英成语词典》 |
政策需因时调整,不可刻舟求剑。 | Policies must adapt to avoid rigid inflexibility. | 《中国成语英译大辞典》 |
“刻舟求剑”是一个源自《吕氏春秋·察今》的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释义
比喻思想僵化、拘泥成法,不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字面意思是在船上刻记号寻找落水的剑,讽刺以静止眼光处理动态问题的行为,含贬义。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故事讲述一名楚国人乘船时剑落水中,他立即在船舷刻下记号,待船停后从记号处下水寻剑,却因船已移动而失败,遭众人嘲笑。
三、寓意与启示
四、用法与示例
五、现代意义
常用于批评职场、教育等领域中机械套用规则的行为,或警示社会发展中忽视变革的保守态度。
包裹性胸膜炎槽顶螺母敞车上交货价常住人口成本会计标准出口报单大麦煎电量分析法范围检索发育培养象干垂体更替购货客户清单海草灰监察署降变现象解胨抗磨轴承莰尼烷苦酊卤化烷基汞囊盘被内中胚层细胞前髓细胞伤寒型疟疾施控装置石油焦炭套索钉跳伞者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