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Kerckring's ossicle
【计】 kerr
【计】 kleene; kliine
family name; surname
ossicle
【医】 bonelet; ossicle; ossicula; ossiculum
克尔克林氏小骨(Kerkring's ossicle)是人体颅底解剖学中的特殊骨化结构,位于蝶骨体后缘与枕骨基底部交界处。该结构由荷兰解剖学家特奥多鲁斯·克尔克林(Theodorus Kerkring,1640-1693)首次描述,属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暂时出现的次级骨化中心,通常在出生后逐渐与周围骨骼融合。
在临床解剖学中,克尔克林氏小骨的存在与颅底骨缝闭合异常相关。约15%的成年个体中可观察到残留痕迹,其异常分离可能引发颅颈交界区稳定性问题,需通过CT三维重建精准识别。现代解剖学教材《Gray's Anatomy》第42版及《Sobotta人体解剖学图谱》均将此结构列为枕骨发育变异的重要参考指标。
克尔克林氏小骨(Kerckring's ossicle)是一个解剖学术语,其名称来源于荷兰解剖学家Theodor Kerckring(1640-1693)。根据现有资料,该词主要用于医学领域,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定义
克尔克林氏小骨指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枕骨(位于颅骨后下方)的一个临时性骨化中心。它在胎儿时期出现,通常会在出生后逐渐与其他骨化中心融合,形成完整的枕骨。
结构与功能
词源与命名
相关说明
由于该术语专业性较强,且现代解剖学中较少提及,建议通过权威医学词典(如《格雷解剖学》)或胚胎学文献进一步验证。此外,需注意与Kerckring描述的小肠瓣膜(Kerckring's valves)区分,后者是回肠末端的环状皱襞。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临床应用,可参考解剖学史相关专著。
比利特-西门子隔膜电解槽丛集单端型吊骨底骨多状态控制器法宝复杂调节系统攻心海绵毯幻觉症剪切机甲状下肌金融中心金属壳内因性蛋白尿鸟结核分支杆菌牛奶冻驱退熔化物三十四酸声音反射系数事半功倍嗜酸菌素施托贝反应双份编码填缝胶泥恸哭头水囊肿微功能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