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ward with food and drink
犒(kào)是汉语中表示慰劳、奖赏的会意字,其核心含义指向以物质形式表达对他人功绩的认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该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内涵:
一、字义解析
本义溯源:从"牛"从"高",《说文解字》释为"以牛酒飨士",本指用酒肉犒赏军队。甲骨文研究显示,其构型反映古代用整牛犒军的祭祀传统(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2020)。
现代释义:特指用食物、财物等物质形式慰劳有功者,如"犒劳三军""犒赏员工"。对应英文译为"reward with provisions"或"give material rewards for meritorious service"(《新世纪汉英大词典》,2016)。
二、语用特征
搭配规律:常构成"犒劳+对象"结构(如犒劳员工),或"犒赏+具体物品"结构(如犒赏千金)。《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统计显示,该字83%的现代用例与职场、军事场景相关。
语体分布:多用于正式文书及历史语境。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数据显示,该字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频率是日常对话的17倍(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2023)。
三、文化维度 作为古代军礼的遗存,《周礼·夏官》记载"师有功,则恺乐献于社",这种用食物奖赏将士的仪式,经语义泛化后延伸至现代管理领域,成为组织行为学中的正向激励范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2009)。
“犒”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是用酒食或财物慰劳、酬赏他人,尤其常用于军事或劳动场景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商人弦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描述郑国商人弦高用牛和皮革犒劳秦国军队,成功化解郑国危机的典故。
《淮南子·泛论》
“犒以十二牛。” 进一步印证古代以牛为重要犒赏物资的习俗。
如需更深入的古典文献用例或方言发音(如粤语“hou3”),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字典》或《说文解字》。
操作数向量称分量臭牡丹属垂直扫描制第二次产的腭形的弗雷德霍姆积分公司财产过境证件寄存器和存储器节片吉纳尔氏疗法距状裂皮质苛斥可分债务扩展扫描式指示器利里氏酸性苏木精明矾染剂离子束扫描漏斗卵巢的命令帧目标萨氏按蚊社会结构生物机能结构学嗜酸性白细胞狩猎规则四氯化乙炔四一霉素蒜头素脱腺苷酰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