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洛格毫秒炉英文解释翻译、凯洛格毫秒炉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Kellogg millisecond furnace
分词翻译:
凯的英语翻译:
triumphant
格的英语翻译:
case; division; metre; square; standard; style
【计】 lattice
毫秒的英语翻译:
【计】 millisecond; MS
【医】 millisecond; msec
炉的英语翻译:
furnace; kiln; stove
【医】 furnace
专业解析
凯洛格毫秒炉(Kellogg Millisecond Furnace)是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是乙烯生产装置中的一种核心设备,其名称来源于其设计开发者美国凯洛格公司(M.W. Kellogg Company,现为KBR公司的一部分)以及其独特的超短反应时间特性(毫秒级)。
以下是该术语的详细解释:
-
技术定义与核心功能
凯洛格毫秒炉是一种管式裂解炉(Tube Cracker Furnace),专门设计用于烃类原料(如石脑油、乙烷、丙烷等)的蒸汽热裂解过程。其核心功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在50-100 毫秒 范围内)将原料加热到高温(约 750-900°C),使其发生裂解反应,主要生成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同时副产氢气、甲烷、混合碳四及裂解汽油等。这种超短停留时间的设计是为了最大化目标产物(尤其是乙烯)的收率,并减少二次反应导致的结焦和副产物生成。
-
名称解析 (汉英词典角度)
- 凯洛格 (Kellogg): 指该技术的原始开发商和专利持有者——美国M.W. Kellogg Company。该公司在乙烯裂解技术和工程领域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其开发的裂解炉技术被广泛采用。“凯洛格”是该公司的中文译名。
- 毫秒炉 (Millisecond Furnace): 直接描述了该裂解炉最显著的技术特征——毫秒级(Millisecond)的原料在高温反应区的停留时间。这区别于早期停留时间在零点几秒甚至更长的裂解炉技术。“毫秒”强调了其反应速度极快。
- 英文全称: Kellogg Millisecond Furnace (KMF)。有时也简称为“毫秒炉”(Millisecond Furnace),但“凯洛格毫秒炉”特指由凯洛格公司开发或基于其设计理念的此类超短停留时间裂解炉。
-
技术特点与优势
- 超短停留时间: 这是其最核心的特点,通过优化炉管设计(如小管径、变径管)、高热强度燃烧器布置和精确的温度控制来实现。
- 高选择性: 短停留时间显著抑制了乙烯、丙烯等初级产物进一步发生聚合、脱氢、环化等二次反应,从而提高了乙烯和丙烯的收率。
- 减少结焦: 缩短反应时间也减少了炉管内壁结焦的速率,延长了操作周期(Run Length),减少了清焦频率,提高了装置在线率。
- 原料适应性: 虽然设计上对轻质原料(如乙烷)尤为高效,但也能处理较重的原料(如石脑油),并在相应条件下保持较高的选择性优势。
- 高热效率: 现代毫秒炉通常结合了先进的燃烧技术和余热回收系统,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
应用与重要性
凯洛格毫秒炉及其后续改进型号是全球大型乙烯装置的主流裂解炉技术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乙烯工业的发展,使得单套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可达百万吨级),同时提高了生产的经济性和效率。乙烯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其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下游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产业至关重要。
权威参考来源:
由于无法提供实时有效链接,以下为基于行业公认知识的权威信息来源建议(请在实际撰写时查找并引用这些来源的最新版本或官方网站信息):
- 专业书籍:
- 《乙烯工艺与原料》(Ethylene: Process and Economics) - 通常会详细介绍包括凯洛格毫秒炉在内的各种裂解技术。
- 《石油炼制工程》(Petroleum Refining Engineering)或《化学工艺学》(Chemical Process Technology)相关章节。
- 行业报告与技术论文:
- 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出版物、期刊(如《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 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如KBR, TechnipFMC, Linde)发布的技术白皮书或项目案例研究(在其官网技术介绍部分查找)。
- 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等机构发布的行业综述或技术进展报告。
- 专业词典与百科全书:
- 《英汉化学工程词典》 - 可查证专业术语。
- 《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或《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在线版)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凯洛格毫秒炉(Kellogg Millisecond Furnace)是美国凯洛格公司开发的一种超短停留时间烃类热裂解炉,主要用于乙烯生产。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及技术解析:
1.定义与开发背景
- 该炉型通过优化设计,将物料在辐射管内的停留时间缩短至0.05-0.1秒(50-100毫秒),因此得名“毫秒炉”。相比传统管式炉(停留时间0.3-0.4秒),显著提高了乙烯收率。
2.结构组成
- 辐射段:采用立式单程直管设计,内径24-38mm,管长10-13m。物料从底部进入,向上流动,顶部进入急冷锅炉。
- 对流段:位于辐射段上方,负责预热原料烃、稀释蒸汽、锅炉给水,并过热高压蒸汽。
- 急冷系统:根据原料不同分级配置:
- 轻烃原料:三级急冷锅炉,第三级用于预热原料。
- 石脑油:二级急冷,副产高压蒸汽。
- 轻柴油等重油:仅一级急冷。
3.燃烧与热效率
- 采用底部大烧嘴,可燃油或气,火焰方向与物料流向一致,炉膛上部倾斜30°形成活塞流,确保加热均匀。
- 热效率高达93%以上,排烟温度控制在130-145℃,受燃料硫含量和价格影响。
4.技术优势与局限
- 优势:单程直管阻力降小,烃分压低,乙烯收率比传统炉型高;操作温度可达884-901℃。
- 局限:管径小、数量多,结构复杂,投资成本较高。
5.应用场景
- 主要用于裂解石脑油、轻柴油等原料,设计年处理量可达石脑油9.6万吨、轻柴油15万吨。
总结来看,凯洛格毫秒炉通过极短停留时间和高温裂解条件优化了烯烃生产效率,但需平衡高投资与高收率的关系。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斯特兰德氏手术查找功能磁性伸缩灯心草地球生物化学酚-甲醛树脂俯视图个别绘图系统一件一页式供液过浸蚀和解清算互变氰酸酯浆糊的间接加热缄默的剪切强度经线沟浸雨脊髓炎卡巴克络开柱抗风湿的马蹄冠溃疡钠长石色听水平网格线四头肌试验炭黑油停产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