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树定理英文解释翻译、矩阵树定理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matrix tree theorem
分词翻译:
矩阵的英语翻译:
matrix
【计】 matrix
【化】 matrix
【经】 matrices; matrix
树的英语翻译:
arbor; cultivate; establish; set up; tree
【计】 T; tree
【医】 arbor; arbores; tree
定理的英语翻译:
theorem
【化】 theorem
【医】 theorem
专业解析
矩阵树定理(Matrix-Tree Theorem),在图论中是一个核心定理,它提供了一种基于矩阵的行列式计算连通图(特别是无向图)中生成树(Spanning Tree)数量的代数方法。该定理显著简化了生成树计数问题,避免了复杂的枚举过程。
定理核心表述(无向图版本):
对于一个具有 $n$ 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图 $G$,其拉普拉斯矩阵(Laplacian Matrix)$L$ 定义为:
$$ L = D - A $$
其中:
- $D$ 是度矩阵(Degree Matrix),是一个对角矩阵,$D_{ii}$ 表示顶点 $i$ 的度(degree)。
- $A$ 是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A{ij} = 1$ 当且仅当顶点 $i$ 和 $j$ 之间有边相连($i
eq j$),否则 $A{ij} = 0$。
矩阵树定理指出,图 $G$ 的所有生成树的数量 $tau(G)$ 等于 $L$ 的任意一个余子式(cofactor)的值。即,对于任意 $i$($1 leq i leq n$),有:
$$ tau(G) = (-1)^{i+j} det(L{ij}) $$
其中 $L{ij}$ 是将 $L$ 的第 $i$ 行和第 $j$ 列删除后得到的 $(n-1) times (n-1)$ 子矩阵。更常见且等价的表述是:
$$ tau(G) = frac{1}{n} lambda_1 lambda2 cdots lambda{n-1} $$
其中 $lambda_1, lambda2, ldots, lambda{n-1}$ 是 $L$ 的非零特征值($L$ 总有一个特征值为 0)。
汉英术语对照与关键概念:
- 矩阵树定理 (Matrix-Tree Theorem): 也称 Kirchhoff's theorem (基尔霍夫定理)。
- 生成树 (Spanning Tree): 一个连通图 $G$ 的生成子图,它是一棵树且包含 $G$ 的所有顶点。
- 拉普拉斯矩阵 (Laplacian Matrix / Kirchhoff Matrix): 关键矩阵 $L = D - A$。
- 度矩阵 (Degree Matrix): 对角矩阵 $D$,$D_{ii} = deg(v_i)$。
- 邻接矩阵 (Adjacency Matrix): 矩阵 $A$,表示顶点间的连接关系。
- 余子式 (Cofactor): 行列式计算中,删除某行某列后子矩阵的行列式乘以 $(-1)^{i+j}$。
- 特征值 (Eigenvalue): 矩阵 $L$ 的特征多项式的根,非零特征值的乘积也等于生成树数目。
意义与应用:
矩阵树定理将图论中一个重要的组合计数问题转化为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计算或特征值计算问题。这具有重大意义:
- 计算高效性: 对于大型图,计算行列式或特征值通常比枚举所有可能的生成树要高效得多。
- 理论桥梁: 它建立了图论与线性代数、代数图论之间的深刻联系。
- 广泛应用: 该定理在电路网络分析(基尔霍夫定律的图论基础)、网络可靠性计算、统计物理(如计算配分函数)、机器学习图模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有向图版本:
矩阵树定理也有针对有向图的版本(有时称为 BEST 定理),用于计算以某个顶点为根(或所有根)的根向树(arborescence)的数量,同样基于修改的拉普拉斯矩阵的行列式。
参考来源:
- Bondy, J. A., & Murty, U. S. R. (2008). Graph Theory. 经典图论教材,对矩阵树定理有标准阐述。 (来源:SpringerLink)
- West, D. B. (2001). Introduction to Graph Theory (2nd ed.). 另一本广泛使用的教材,包含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来源:Prentice Hall)
- Wolfram MathWorld - Kirchhoff's Matrix Tree Theorem. 提供定理的清晰定义、公式和简要说明。 (来源:Wolfram Research)
- MIT OpenCourseWare - Graph Theory (18.217). 课程材料通常包含矩阵树定理的讲义和证明。 (来源:MIT OCW)
- Lovász, L. (1993). Combinatorial Problems and Exercises. 包含深入的组合问题和定理应用。 (来源:North-Holland)
网络扩展解释
矩阵树定理(Matrix-Tree Theorem),又称基尔霍夫定理(Kirchhoff's Theorem),是图论中用于计算连通图的生成树数量的重要工具。它通过矩阵的行列式运算将生成树计数问题转化为线性代数问题,具体分为无向图和有向图两种形式。
1. 定理的核心思想
矩阵树定理的核心在于构造一个与图相关的矩阵(拉普拉斯矩阵),并通过其代数余子式或行列式计算生成树的数量。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 构造拉普拉斯矩阵:对于无向图,拉普拉斯矩阵 ( L ) 定义为度数矩阵 ( D ) 减去邻接矩阵 ( A ),即 ( L = D - A )。
- 度数矩阵 ( D ):对角矩阵,对角线元素为顶点的度数。
- 邻接矩阵 ( A ):元素 ( A_{ij} ) 表示顶点 ( i ) 和 ( j ) 之间的边数。
- 计算生成树数量:生成树的数量等于拉普拉斯矩阵 ( L ) 的任意一个 ( n-1 ) 阶主子式的值(即去掉任意一行一列后的行列式)。
2. 无向图的矩阵树定理
对于具有 ( n ) 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图:
- 构造拉普拉斯矩阵 ( L )。
- 去掉 ( L ) 的任意一行和一列,得到子矩阵 ( L' )。
- 生成树的数量为 ( det(L') )。
公式表示:
$$
text{生成树数量} = detleft(L^{(i)}right)
$$
其中 ( L^{(i)} ) 是去掉第 ( i ) 行和第 ( i ) 列后的子矩阵。
3. 有向图的矩阵树定理
对于有向图,定理分为两种形式:
- 根向树(以某顶点为根):生成树数量由入度拉普拉斯矩阵的代数余子式决定。
- 叶向树(以某顶点为叶):生成树数量由出度拉普拉斯矩阵的代数余子式决定。
4. 示例
考虑一个简单的无向图(三角形,3个顶点,3条边):
- 度数矩阵 ( D = begin{pmatrix} 2 & 0 & 00 & 2 & 00 & 0 & 2 end{pmatrix} )
- 邻接矩阵 ( A = begin{pmatrix} 0 & 1 & 11 & 0 & 11 & 1 & 0 end{pmatrix} )
- 拉普拉斯矩阵 ( L = D - A = begin{pmatrix} 2 & -1 & -1-1 & 2 & -1-1 & -1 & 2 end{pmatrix} )
去掉最后一行一列后,子矩阵为 ( L' = begin{pmatrix} 2 & -1-1 & 2 end{pmatrix} ),其行列式 ( det(L') = 3 ),即生成树数量为3。
5. 应用场景
- 电路分析:计算电路中的独立回路数。
- 网络可靠性:评估网络连通性的冗余程度。
- 随机游走:生成树与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相关。
矩阵树定理将复杂的图结构问题转化为线性代数运算,是图论与矩阵理论交叉应用的经典案例。对于带权图,定理还可推广为计算生成树的权重和,公式类似但需调整矩阵元素为权重值。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大众所关注的事物方位指示器非契约的索赔费歇尔炼铁法格里斯氏试验行迹接受性合并分类文件核心集团剪切块结间的机鸣状杂音惊惶机箱组合件联动夹盘犁底管流苏螺旋体米安培纳务付款通知书器质性癫痫人工加料认购书溶剂峰消除技术沙参属上皮外置物饰领市政上四溴酸酐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