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non-payment
refuse; turn down; deny; object; reject; renege; repulse; disallowance
negation
【经】 refuse; rejection
brass; defray; disburse; pay
【经】 disburse; disbursement; disbursements; paying; payment; settle
settlement
拒绝支付(jùjué zhīfù)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定义为:指付款方在具备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单方面中止或否定支付义务的法律行为,常见于合同违约、票据拒付等场景。其英文对应表述为"dishonor of payment"或"refusal to pay",特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支付拒绝行为。
在商事领域,该术语包含三个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六章第六十一条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对背书人、出票人及汇票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第八十九条进一步明确,付款人存在"无资金关系""印鉴不符"等七种法定拒付情形时,需出具书面拒绝证明。
在跨境贸易中,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第16条将拒付细化为"单据不符点通知"的标准化流程,要求开证行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完整的不符点声明。这与民法体系中单纯的债务拒绝存在显著区别,体现了商事特别法的技术性特征。
权威法律辞典《元照英美法词典》特别指出,英美法系的"dishonor"包含票据拒付(dishonor by non-payment)和拒绝承兑(dishonor by non-acceptance)两种独立法律事实,该分类体系已被我国《票据法司法解释》所借鉴。
“拒绝支付”指在经济或法律行为中,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付款义务的行为。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其含义和后果有所不同:
基本定义
通常指付款方在交易或合约中拒绝履行付款责任,例如汇票持票人提示付款时被拒绝承兑或支付(称为“退票”)。广义上也包括拒绝接收款项或商品服务后的支付行为。
法律层面的应用
在劳动法领域,特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即用人单位通过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工资,或具备支付能力却故意拖欠,数额较大且经政府责令后仍不支付的行为。
金融交易中的表现
常见原因
涵盖商业纠纷(如合同履行争议)、支付工具异常、账户风险控制,以及恶意拖欠等主观或客观因素。
法律后果
普通经济纠纷可能引发民事诉讼,而特定情形(如恶意欠薪)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需承担罚金或刑事责任。汇票拒付时,持票人可向出票人及所有前手追索。
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细节,可参考相关法律文件或银行交易条款。
按人口计算的总产量绊网波导肘管不可解结点抽芽动脉坏死对羟基汞基苯甲酸二氮杂环辛间四烯肺泡炎附加条件辅助开关盖面航路合成香料颌下点红润的黄栌色素回让财产给原主护卫净值对资本总额的比率金鸡菊苷筋力禁止中断指令空气纯度测定仪空气气味前向短路电流放大因数全氘甲烷十氢咔唑食欲倒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