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多孔管英文解释翻译、表面多孔管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porous surface tube
分词翻译:
表面的英语翻译:
surface; exterior; facade
【化】 surface
【医】 superficies; surface
多孔管的英语翻译:
【化】 antipriming pipe; perforated pipe
专业解析
表面多孔管(Surface Porous Tube)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功能性管材,其核心特征在于管壁表面或近表面区域存在大量微孔结构。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础定义与结构特征
在化工与分离工程领域,表面多孔管指通过烧结、蚀刻或激光加工等工艺,在金属(如不锈钢、钛合金)或陶瓷基体表面形成均匀微孔层的管状组件。其孔径范围通常为0.1-100微米,孔隙率可达30%-50% 。这种结构既保留了基体材料的机械强度,又赋予表面选择性渗透功能。
二、核心功能与分离机制
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精密分离操作:
- 过滤/筛分作用:微孔结构可截留颗粒物、微生物或大分子物质(如细胞分离、水处理);
- 扩散传质界面:在膜分离过程中(如透析、气体纯化),多孔层作为活性载体支撑分离膜,提升传质效率;
- 毛细力调控:微孔产生的毛细现象可用于两相流控制(如热管散热装置)。
三、典型应用场景
- 生物制药:用于无菌过滤、细胞培养反应器的气体分布管(如《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张立德,2020);
- 化工分离:作为膜组件支撑体应用于渗透汽化、反渗透系统(如《膜分离技术基础》,王保国,2018);
- 能源环保: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污水处理曝气管(如《环境工程材料手册》,李志强,2021)。
技术参数示例(参考行业标准)
- 孔径分布:$ d_p = frac{4V_p}{A_p} $ ($d_p$为平均孔径,$V_p$孔容积,$A_p$比表面积)
- 渗透通量:$ J = frac{KDelta P}{mu L} $ ($K$渗透系数,$Delta P$压差,$mu$流体粘度,$L$管壁厚)
权威参考文献:
- 《化学工程手册》(第五版)第12章"多孔介质传输",化学工业出版社
- 《英汉机械工程词典》"Porous Surface Tube"词条,科学出版社
- Liu et al. (2022). "Microstructure Design of Porous Tubes for Enhanced Filtra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301:122041
网络扩展解释
表面多孔管是一种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在表面形成多孔结构的强化传热管,主要用于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效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定义与原理
表面多孔管通过在管壁表面制造微米级孔洞或孔隙结构,增加流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并促进汽泡生成频率,从而强化沸腾传热。其核心原理包括:
- 增大传热面积:微孔结构扩展了有效换热面积。
- 增强汽化核心:孔隙提供更多汽泡成核点,加速相变过程。
- 降低热阻:高热导材料(如金属)快速传递热量。
2.发展历史
-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Milton于1968年申请了首个烧结型多孔表面管专利。
- 后续发展出机械加工、喷涂等多种制造工艺。
3.制造方法
- 烧结法:通过高温烧结金属粉末形成多孔层,成本较低但孔隙率受限。
- 机械加工:在管表面切削或钻孔,精度高但工艺复杂。
- 涂层法:喷涂多孔材料层,适合特殊工况但易脱落。
4.应用领域
- 石化行业:用于管壳式换热器,降低能耗和投资成本。
- 制冷与空调:提升蒸发器/冷凝器效率。
- 核能与电力:强化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热交换。
5.优缺点
- 优势:传热效率比光滑管高数倍至数十倍,节能效果显著。
- 局限性:制造成本较高,部分工艺(如机械加工)可能影响管材强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验数据或工业案例,、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按钮控制八进制链式码补助垂直熔接聪明催化聚合粗鲁的言行代换子句单形体单院的电解萃取多语言功能反感反射性颤搐芬森氏光疗法俯曲和谐单石积分电路合作博弈间隔码元解剖学家静止设备留有遗嘱者卵形红细胞颅侵蚀民放杂居地区奈斯勒试剂气动雾化喷嘴气管胆道瘘条件内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