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总常数元件英文解释翻译、集总常数元件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lumped-constant element
分词翻译:
集的英语翻译:
collect; collection; gather; volume
【电】 set
总的英语翻译:
after all; always; chief; general; overall; put together; assemble
【医】 pan-; pant-; panto-
常数的英语翻译:
constant; invariable
【计】 C
【化】 constant
【医】 constant
【经】 constant
元件的英语翻译:
component; element; organ
【计】 E
【化】 element
专业解析
集总常数元件(Lumped Constant Component) 是电子工程和电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在特定工作条件下(通常指频率较低或物理尺寸远小于工作波长时),其电气特性(如电阻、电感、电容)可以用一个集中的、恒定的数值参数来描述的电路元件。其名称来源于三个关键特征:
- “集总”(Lumped):指元件的电磁效应被理想化地“集中”或“汇集”在其内部或两个端点之间,忽略其物理尺寸和空间分布特性。这意味着元件内部各点的电流和电压被视为同时、同值变化,元件本身不表现出电磁波传播的延迟效应或空间分布参数特性。与之相对的是“分布参数元件”(Distributed Element),其特性需考虑空间分布和波传播效应。
- “常数”(Constant):指在特定的工作频率范围内或理想条件下,该元件的参数值(电阻R、电感L、电容C)被视为恒定不变,不随频率、电流、电压(在理想线性元件中)或时间显著变化。这简化了电路分析和设计。
- “元件”(Component):指构成电路的基本单元,如电阻器(Resistor)、电感器(Inductor)、电容器(Capacitor)在低频或理想模型下的抽象表示。
核心概念与意义:
- 理想化模型: 集总常数元件是实际物理元件的理想化模型。实际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在高频下会表现出寄生效应(如引线电感、匝间电容、介质损耗),使其行为偏离理想的集总常数模型。
- 电路理论基石: 集总常数元件是经典电路理论(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网络分析)的基础。电路被建模为由这些理想元件通过理想导线连接而成的网络,其行为由常微分方程描述。
- 适用条件: 当电路元件的物理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通常小于波长的1/10)时,使用集总常数模型是合理且有效的。例如,工作在kHz或MHz频率的普通电子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感通常可视为集总常数元件。当频率升高至GHz范围或元件尺寸接近波长时(如微波电路中的传输线),必须使用分布参数模型。
- 数学描述:
- 电阻: $V = IR$ (欧姆定律)
- 电感: $V = L frac{dI}{dt}$
- 电容: $I = C frac{dV}{dt}$
典型集总常数元件:
- 理想电阻器 (Ideal Resistor): 仅消耗电能(转换为热能),电压与电流同相。
- 理想电感器 (Ideal Inductor): 存储磁场能量,电流滞后电压90度。
- 理想电容器 (Ideal Capacitor): 存储电场能量,电流超前电压90度。
与分布参数元件的区别:
集总常数元件模型忽略了元件内部及连接导线上电磁场的空间变化和传播时间,而分布参数模型(如传输线)则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其特性需要用偏微分方程(如电报方程)来描述。
权威参考来源:
- Nilsson, J. W., & Riedel, S. A. (2015). Electric Circuits (10th ed.). Pearson. 这本经典电路理论教材在开篇章节即清晰阐述了集总电路抽象的概念、基本假设(包括集总参数元件和集总电路)及其适用范围,是理解该概念的基石。
-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IEEE Std 315-1975 (Reaffirmed 1993), Graphic Symbols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Diagrams. 虽然主要是符号标准,但该标准及其相关文档在定义和区分电路元件(包括集总元件)的表示方法时,隐含了对其工程含义的共识,体现了业界的标准化理解。
- Paul, C. R. (2010).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 Wiley. 该书在讨论电路建模基础时,明确区分了集总参数系统(其中元件特性由集总参数描述)和分布参数系统,并解释了为何在低频下集总模型是有效的简化。
网络扩展解释
集总常数元件(Lumped Constant Element)是电路分析中的理想化模型,其核心特点是元件的物理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对应的电磁波波长,且参数(如电阻、电容、电感值)在一定条件下保持恒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特点
- 理想化模型:将元件的电磁特性集中在一个“点”上,忽略其空间分布特性。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常见元件在低频电路中可视为集总常数元件。
- 参数恒定: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元件的参数(如电阻值R、电容值C、电感值L)不随频率或位置变化。
2.应用条件
- 尺寸限制:元件尺寸需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通常为波长λ的1/10以下)。例如,普通电阻在低频(如1MHz)下满足条件,但长电缆在高频下可能不满足。
- 简化分析:通过忽略电磁波传播延迟效应,使电路分析基于基尔霍夫定律而非麦克斯韦方程。
3.与分布元件的区别
特性 |
集总常数元件 |
分布元件 |
参数分布 |
参数集中在一个点 |
参数沿空间分布(如传输线) |
适用频率 |
低频(尺寸≪波长) |
高频(尺寸与波长相当) |
分析复杂度 |
简单(基尔霍夫定律) |
复杂(需波动方程) |
4.常见实例
- 电阻:通过公式$R=rho frac{l}{A}$计算,ρ为材料电阻率。
- 电容:$C=frac{Q}{V}$,与极板面积、介质材料相关。
- 电感:磁场能量集中于线圈内部,电感值由几何结构决定。
5.局限性
当频率升高或元件尺寸增大时,寄生参数(如引线电感、分布电容)不可忽略,需采用分布参数模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元件的参数计算或应用场景,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5、7。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板程序框图变速机标量类型标签不可逆程序长女处理机与外部设备接口碘化甲基锡腹壁上动脉负债准备呼叫禁止迦南降低利息姜糖浆颊缘进行中的项目进化的机械整流器柯卡因尼定磷酸己糖酯脑糖陪拉格潜生的企业预算拨款制驱动模块然后撒谎税率表调试接口艉水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