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址寻址英文解释翻译、变址寻址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index addressing; indexed addressing
分词翻译:
变址的英语翻译:
【计】 X
寻址的英语翻译:
【计】 ADR
专业解析
变址寻址(Indexed Addressing)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中的一种重要内存寻址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基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和一个变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的内容相加来形成操作数的有效内存地址(Effective Address, EA)。
核心概念解释:
-
寻址过程:
- 指令中通常会指定一个基址寄存器(例如 BX 或 BP 在 x86 架构中)和一个变址寄存器(例如 SI 或 DI 在 x86 架构中)。
- CPU 在执行指令时,会将基址寄存器中的值(称为基地址)与变址寄存器中的值(称为索引值或偏移量)进行相加。
- 相加后得到的和就是操作数在内存中的有效地址(EA)。
- CPU 根据这个有效地址去访问内存,读取或写入操作数。
- 公式表示为:
$ text{Effective Address (EA)} = text{Base Register} + text{Index Register} $
-
主要优势与应用场景:
- 高效处理数组和数据结构: 这是变址寻址最典型的用途。基址寄存器可以指向数组的起始地址(基地址),变址寄存器则存放数组元素的索引(下标)。通过改变变址寄存器的值(索引),可以方便、快速地访问数组中的不同元素,无需修改指令本身。例如,遍历一个数组。
- 访问复杂数据结构成员: 在结构体或记录等数据结构中,基址寄存器可以指向结构体的基地址,变址寄存器存放特定成员相对于结构体起始地址的偏移量(offset)。
- 实现相对灵活的寻址: 通过分别修改基址寄存器或变址寄存器的内容,程序可以动态地改变访问的内存区域或位置。
-
与相近寻址方式的区别:
- 基址寻址 (Base Addressing): 仅使用一个基址寄存器,指令中提供一个固定的偏移量(位移量 Displacement)。有效地址 = 基址寄存器 + 位移量。常用于访问过程(函数)的栈帧或数据段内的固定偏移位置。
- 变址寻址 (Indexed Addressing): 如上所述,使用基址寄存器 + 变址寄存器。更强调通过索引值(变址寄存器)来遍历数组等。
- 基址变址寻址 (Based Indexed Addressing): 可以看作是两者的结合或更通用的形式,有效地址 = 基址寄存器 + 变址寄存器 + 位移量(如果指令提供)。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汉英对照关键术语:
- 变址寻址: Indexed Addressing
- 基址寄存器: Base Register
- 变址寄存器: Index Register
- 有效地址: Effective Address (EA)
- 基地址: Base Address
- 索引值 / 偏移量: Index / Offset
- 操作数: Operand
- 内存地址: Memory Address
- 数组: Array
-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 汇编语言: Assembly Language
- 中央处理器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权威参考来源:
-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 David A. Patterson & John L. Hennessy: 这本经典教材深入讲解了 CPU 设计,包括各种寻址模式(Addressing Modes)的原理和实现。其最新版通常称为 “Patterson & Hennessy”。
-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s: 对于 x86/x64 架构,Intel 的官方手册是变址寻址(以及基址寻址、基址变址寻址等)实现细节的权威参考,详细描述了相关寄存器的使用和限制。
- 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对于 ARM 架构,ARM 公司提供的参考手册详细定义了该架构支持的所有寻址模式。
- Tanenbaum, Andrew S. - 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 这本书从底层硬件到汇编层面清晰解释了寻址模式的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变址寻址(Indexed Addressing)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一种常见的寻址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变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中的值来动态调整指令中给定的地址,从而形成最终的操作数有效地址。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概念
2. 主要特点
- 灵活性:通过改变变址寄存器的值,可以灵活访问连续内存区域(如数组、字符串)。
- 代码复用性:同一段代码可通过调整变址寄存器访问不同数据,减少重复指令。
- 硬件支持:需要CPU提供专门的变址寄存器(如x86架构中的
ESI
、EDI
)。
3. 应用场景
- 数组遍历:
假设数组基地址为A
,变址寄存器存储当前元素索引i
,则第i
个元素的地址为A + i * 数据长度
。
- 循环控制:
在循环中递增变址寄存器,逐个处理数据。
- 字符串操作:
如拷贝、比较时,通过变址寄存器定位字符位置。
4. 与基址寻址的区别
- 变址寻址:
- 变址寄存器存储偏移量,形式地址为基地址(如数组首地址)。
- 程序员主动控制偏移量的变化。
- 基址寻址:
- 基址寄存器存储基地址,形式地址为偏移量。
- 通常由操作系统管理基地址,用于内存保护或重定位。
5. 示例
假设指令为LOAD R1, 100(IX)
,且变址寄存器IX=20
:
- 有效地址 = 100(基地址) + 20(变址寄存器值) = 120
- 操作:将内存地址120的数据加载到寄存器R1。
变址寻址通过结合寄存器动态值和固定地址,实现了对连续数据结构的高效访问,是程序设计中处理数组、循环等场景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优势在于减少指令修改需求,提升代码的简洁性和执行效率。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变址访问成形的垂宜馈给触屏二维荧光光谱挂号邮件保险乖张关联张量过程块横突间后肌环二烯烃碱催化角变数加星号非终结符颈椎前结节可被吞噬的颏舌骨肌蓝链丝菌素连续处理零存取储存器流体密度计氯环利嗪密集矩阵女陪审长飒飒之声杀锥虫双元素连贯合并算法网状丛味觉倒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