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chain code
【计】 chained mode
code; yard
【计】 ASA code ASA
【经】 code; yard
链式码(Chain Code),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是一种用于高效描述和表示二维形状(尤其是封闭轮廓或边界)的编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用一系列方向编码来记录轮廓上相邻像素点之间的移动方向。
一、基本定义与原理 链式码通过记录边界点序列中每个点移动到下一个点的方向来实现编码。常用的有4方向链码和8方向链码:
例如,一个正方形轮廓的8方向链码可能表示为:0, 0, 0, 0, 2, 2, 2, 2, 4, 4, 4, 4, 6, 6, 6, 6(从左上角开始顺时针移动)。
二、核心应用场景
链式码压缩了边界信息,便于计算形状特征(如周长、曲率)。通过比较不同对象的链码序列或提取其统计特征(如方向直方图),可实现简单的形状分类,例如区分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
在医学图像分析中,链式码用于精确勾勒细胞或器官边界;在视频跟踪中,可高效更新运动目标的轮廓变化。
描述字符轮廓的链式码可作为特征输入机器学习模型,辅助识别手写或印刷字体。
三、关键特性与优势
四、技术局限与改进
参考文献
“链式码”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类解释:
图形处理中的链式编码(Chain Codes)
在栅格数据分析中,链式编码是一种边界描述方法,由弗里曼(Freeman)于1961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起点坐标和一系列方向矢量链表示多边形边界。例如,用基本方向(如东、南、西、北等)的单位矢量顺序连接,形成连续的链式结构。这种方法常用于简化图形存储和计算,尤其适用于规则几何形状的压缩表达。
分类编码系统中的链式结构
在成组技术或分类编码领域,链式码指“链式结构”的编码系统。其特点是每个码位的特征码独立,含义不依赖前后码位,形成并列的矩阵结构。例如OPITZ系统的辅助码采用此结构,优势在于编码简单、识别方便,但信息容量低于树形结构。这种编码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零件分类、标准化管理等领域。
两种链式码的共同点在于通过线性序列表达信息,但应用场景和实现逻辑存在显著差异。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编码规则或案例,可参考上述来源的完整内容。
阿古林阿密茴八边形的报表错误崩坏本-默二氏试验博歇咔唑合成法带菌学公用拨号局过来人海桐皮化学指示回佣互相残杀的假定利率甲状腺外固定术菌紫素肯特氏智力测验空气笛控制投资公司淋巴样干细胞脉冲率权能审核人审判组织虱卵水平位置调整透平油未耕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