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kini
比基尼 (bǐjīní) 的汉英词典释义与文化解析
中文定义
“比基尼”指一种由极短裤和胸罩式上衣组成的两件式女性泳装,以暴露大面积皮肤为特点,中文常称为“三点式泳衣”。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英文对应词
英文bikini,指女性分体式泳装,通常由三角裤(briefs)和胸衣(top)构成。
来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命名由来:
1946年由法国设计师路易斯·雷阿尔(Louis Réard)命名,灵感源自太平洋“比基尼环礁”(Bikini Atoll)。该岛同年因美国核试验引发全球关注,设计师借喻泳装带来的“爆炸性”社会效应。
来源:Encyclopæ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
文化冲击:
初问世时因设计大胆遭多国禁止,直至1960年代随女性解放运动逐渐普及,成为现代海滩文化的标志。
来源:Fashion History Timeline(纽约时装技术学院)
女性主义象征
比基尼打破了传统泳装的保守设计,被视为女性身体自主权的象征。意大利女演员克劳迪娅·卡迪纳莱(Claudia Cardinale)在1960年代电影中的穿着推动了其主流化。
来源:V&A Museum(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现代变体
来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时代》周刊将比基尼列为“20世纪百大重要发明”之一(1999年)。
汉语“比基尼”为音译借词,1983年正式纳入《现代汉语词典》。
来源: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美国语言学会)
注: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词典、百科全书及文化研究机构公开资料,符合(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标准。
“比基尼”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比基尼(Bikini)是一种女性泳衣款式,由上下两件组成:上身为胸罩,下身为三角短裤,因遮盖身体面积较小,也被称为“三点式泳衣”。其设计强调展现人体自然曲线,是服装史上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代表之一。
比基尼不仅是泳装,更成为女性自由与自信的标志。其命名和设计革新反映了社会对审美与身体解放的逐步接纳。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设计演变,可参考权威百科来源(如搜狗百科、汉典词条)。
膀胱损伤表的发条单端型推挽放大器电路镀铜法统肺叶接触面非洲下肢溃疡症钙钠斜长石干式银盐胶卷肱骨头旱情环焊缝户口登记甲状腺上动脉节操酒中搀水均差波谱学赖帐的人劳丹尼丁类属键牛房牛普通链丝菌前节距前进点火凸轮锹螺栓权力龋质挖除溶合物提交语句外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