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成本论英文解释翻译、比较成本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comparative cost
分词翻译:
比较成本的英语翻译:
【法】 comparative costs
论的英语翻译:
determine; discuss; in terms of; ism; statement; talk about; theory; view
专业解析
比较成本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又称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石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提出。该理论从生产成本差异的角度,论证了国际贸易互利性的根源。
核心含义:
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即生产成本绝对高于贸易伙伴国),只要该国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相对劣势较小(即比较成本较低)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相对劣势较大(即比较成本较高)的商品;而另一国(即使在所有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则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相对优势更大的商品,进口其相对优势较小的商品,那么两国仍能通过贸易获得总产出的增加和福利的提升。
关键概念解释(汉英对照):
- 比较成本 (Comparative Cost): 指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一国相对于另一国的机会成本比率。它不是指绝对的生产成本高低,而是指生产一种商品相对于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成本比例在不同国家间的差异。
- 英文释义: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one good in terms of the other good forgone, compared between two countries.
-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指一国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其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的状态。拥有较低机会成本的国家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英文释义: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it can produce that good at a lower opportunity cost than another country.
- 绝对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 指一国生产单位商品所需的资源投入(如劳动时间)少于另一国。这与比较优势不同,绝对优势并非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
- 英文释义: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it can produce more output of that good with the same input (or the same output with less input) than another country.
-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指为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它是比较成本论中衡量比较优势的关键指标。
- 英文释义:The value of the next best alternative forgone when making a choice. In production, it's the amount of one good that must be sacrificed to produce one more unit of another good.
理论基础与模型(简化):
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生产两种商品(布匹和葡萄酒)。下表展示了各自生产单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绝对成本)和由此计算的机会成本(比较成本):
| 国家 | 生产1单位布匹所需劳动 | 生产1单位葡萄酒所需劳动 | 布匹的机会成本 (以葡萄酒计) | 葡萄酒的机会成本 (以布匹计) |
| :------- | :-------------------: | :---------------------: | :-------------------------: | :-------------------------: |
|A国|1|2|1W = 2C? |1C = 0.5W|
|B国|6|3|1W = 2C? |1C = 2W? |
- 计算机会成本:
- A国:生产1单位布匹的机会成本 = 放弃的葡萄酒产量 = 1单位布匹所需劳动 / 1单位葡萄酒所需劳动 = 1/2 = 0.5单位葡萄酒。或者说,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机会成本 = 放弃的布匹产量 = 2/1 = 2单位布匹。
- B国:生产1单位布匹的机会成本 = 6/3 = 2单位葡萄酒。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机会成本 = 3/6 = 0.5单位布匹。
- 比较优势判断:
- 布匹: A国生产布匹的机会成本(0.5W)低于B国(2W),因此A国在布匹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葡萄酒: B国生产葡萄酒的机会成本(0.5C)低于A国(2C),因此B国在葡萄酒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贸易互利:
- A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布匹。
- B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葡萄酒。
- 两国通过贸易交换商品,都能获得比自给自足时更多的两种商品总量(或节省劳动时间),实现双赢。
核心公式:
贸易互利发生的条件取决于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机会成本)比率。假设A国国内布匹对葡萄酒的相对价格为 $P_C^A / P_W^A$, B国为 $P_C^B / P_W^B$。贸易发生的互利条件是:
$$ frac{P_C^A}{P_W^A}
eq frac{P_C^B}{P_W^B} $$
更具体地说,贸易模式由比较优势决定:一国将出口其相对价格低于国际相对价格的商品。
来源:
-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17). (经典原著)
- 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威廉·诺德豪斯 (William D. Nordhaus). Economics (多个版本). (权威经济学教科书对比较优势理论的阐述)
- 格里高利·曼昆 (N. 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多个版本). (广泛使用的入门经济学教材)
- 多米尼克·萨尔瓦多 (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多个版本). (国际经济学教材中关于古典贸易理论的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比较成本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提出。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思想
比较成本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自身相对成本更低(即比较优势更大)的商品,并通过国际贸易交换其他产品。这里的“比较成本”指不同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成本比率差异。例如,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生产上均无绝对优势,只要存在相对效率差异,仍可通过分工和贸易获益。
2.理论基础
- 相对成本差异:李嘉图强调,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生产商品的相对成本差异,而非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差异。
- 劳动价值论:该理论以劳动时间衡量商品价值,认为分工能提高总产量并节约劳动成本。
3.理论意义
- 国际分工优化:各国通过专业化生产比较优势商品,形成互利贸易,提升全球生产效率。
- 自由贸易推动:主张撤除贸易壁垒,促进资源跨国配置,尤其反映发达国家经济扩张需求。
- 普适性:无论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均可获益。
4.应用与局限性
- 实际应用:指导国家制定出口战略,例如发展中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 局限性:
- 静态分析:未考虑技术革新、资本流动等动态因素。
- 利益分配不均:发达国家凭借高生产率在贸易中获利更多,可能加剧发展中国家依赖。
5.公式表达
李嘉图模型的核心公式为:
$$
frac{C{A1}}{C{A2}} < frac{C{B1}}{C{B2}}
$$
其中,$C{A1}$、$C{A2}$代表A国生产商品1和2的成本,$C{B1}$、$C{B2}$代表B国成本。若不等式成立,则A国应专注生产商品1,B国生产商品2。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案例,可参考(MBA智库百科)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表面上不工作超高性能初级原体细胞单极晶体管多读写头杜林机器二十三烷酸法案非蛋白呼吸商弗里曼有向码辅酶A跟遂共轭系寡头政治寒战疟会计工作角蛋白纤维解释码肌浆球ж酒鬼距状裂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昆森池螺钉机漂白纸浆软下疳行腹股沟淋巴结炎十资形吻合特徵未定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