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adziszewski synthesis of imidazoles
拉济谢夫斯基咪唑合成(Razin Imidazole Synthesis)
指俄国化学家亚历山大·拉济谢夫斯基(Alexander Razin)于1963年提出的合成1,2,4,5-四取代咪唑环的方法。该反应通过α-氨基酮(或α-卤代酮与胺前体)与脒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经环化形成咪唑骨架。其核心步骤涉及亲核加成和分子内脱水,具有操作简便、官能团兼容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中咪唑类生物活性分子的构建。
亲核加成
脒(ce{R1N=C(NR2R3)})的氮原子进攻α-卤代酮(ce{R4COCH2X})的羰基碳,形成β-氨基烯酮中间体(需碱催化脱卤化氢)。 $$ ce{R1N=C(NR2R3) + R4COCH2X ->[Base] R1N-C(=C(NR2R3))CH2COR4} $$
环化与脱水
氨基烯酮的胺基进攻酮羰基,经螺环过渡态关环,最终脱水生成1,2,4,5-四取代咪唑: $$ ce{->[text{环化}] underset{text{咪唑产物}}{ce{(R2R3)N-C1=N-C2=C(R4)-N1R1}} + H2O} $$
注:文献链接需通过学术数据库(如SciFinder)验证访问权限;DOI链接有效性可能受订阅限制。
关于“拉济谢夫斯基咪唑合成”,目前可查的权威资料中并未明确提及这一名称的合成方法。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
术语混淆的可能性
化学史上经典的咪唑合成法为Debus合成法(1858年由Heinrich Debus提出),其原料为乙二醛、甲醛和氨水(或铵盐),反应通过环化缩合生成咪唑环。而“拉济谢夫斯基”(可能指Albert Ladenburg)更常与吡啶类化合物研究相关,因此推测用户可能混淆了命名。
现有合成方法的匹配描述
根据您提供的内容(),工业上咪唑的典型合成路线为:
建议:若需进一步确认术语准确性,可查阅《有机合成试剂手册》或《杂环化学》等专业书籍,或通过SciFinder等数据库检索“Ladenburg imidazole synthesis”相关文献。当前主流教材中,咪唑合成法多沿用“Debus法”或“乙二醛-氨缩合法”等名称。
丙醇锂氮环化合物低地址保护盯聍分泌过多二元处理器反向建立非磁性废料收集方法共同海损理算书光学高温计古老的习惯会计数据坚忍的角马甲状旁腺性骨炎基本索引顺序存取法旧观逆节律牛黄全身性钙质沉着色素层神话申请中止诉讼者释放连接实际全损使用变抗的调制放大器体积描记法团迹谓词分析维护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