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plug compatibe mainframe
insert; interpose; thrust
receive; accept
【电】 connecting
【计】 compatible computer; compatible machine
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插接兼容计算机"(Plug-Compatible Computer)指硬件接口和电气规格与特定标准系统完全匹配的设备,允许用户无需修改即可直接替换原有组件或外围设备。该概念起源于1960年代IBM System/360主导市场时期,第三方厂商通过逆向工程生产与IBM主机接口兼容的存储设备、打印机等外设,形成了最早的插接兼容市场。
该术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档案显示,插接兼容设备在1970-1980年代推动计算机配件市场价格下降达60%,同时促进了开放系统架构的发展。现代技术标准组织如IEEE在制定USB、PCI Express等接口规范时,仍延续了插接兼容的设计哲学,确保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插接兼容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早期的一个术语,主要指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硬件扩展或替换的兼容设计。这一概念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核心定义
指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部件或外设,通过统一接口标准(如插槽、引脚定义等)实现物理连接和功能协同,无需定制化改造即可直接使用。例如早期的IBM PC兼容机,第三方厂商可通过仿制主板插槽规格,生产适配的扩展卡。
技术背景
在20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接口标准化程度较低。插接兼容设计通过统一总线规格(如ISA、PCI总线),使内存、显卡等组件实现跨品牌互换,降低了用户升级成本。典型例子如苹果II计算机的扩展槽设计。
与兼容机的关联
该概念后来延伸为“兼容机”体系,即非原厂组装的计算机。通过确保主板插槽、电源接口等物理规格与主流标准一致,用户可自由搭配不同品牌硬件(如将AMD CPU插入第三方主板)。但需注意接口版本匹配,例如DDR4内存无法插入DDR3插槽。
当前主流计算机仍延续这一理念,如USB、PCIe等接口均属于插接兼容设计的演进成果。如需具体案例,可参考计算机发展史相关文献。
白色乳杆菌膀胱内压描记法包金衣玻璃工人内障不全再生彩色版捣固电离层观测仪定向搜索端仪器反馈用价值非外科的粪布鲁氏菌广域缓冲剂黑鸭脂甲硅醚硫基检察部门接触测角器精盐巨核细胞增多症怜惜马济氏纽幕平面凝固汽油喷气染色器全齿槽软般编辑程序乳酸酚棉蓝史外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