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外增塑英文解释翻译、外增塑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external plasticization

分词翻译:

外的英语翻译:

besides; in addition; not closely related; other; outer; outside; unofficial
【医】 ec-; ecto-; exo-; extra-; xeno-

增的英语翻译:

add; gain; increase
【机】 super-

塑的英语翻译:

model; mold

专业解析

"外增塑"(external plasticization)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中描述增塑剂作用方式的专业术语,指通过物理混合方式将增塑剂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的改性过程。该概念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1. 作用机制

    增塑剂分子不与聚合物发生化学键合,而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分散在聚合物链之间,降低链段间摩擦阻力。这种物理共混方式区别于"内增塑"的化学改性过程,其效果可通过DIN EN ISO 4618:2014标准中关于塑料表面处理的分类体系验证。

  2. 材料特性

    常见外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如DOP)、环氧大豆油等小分子化合物,其选择需符合REACH法规((EC) No 1907/2006)的环保要求。根据《塑料助剂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版)的测试数据,外增塑可使聚氯乙烯(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下降约30-50℃。

  3. 工业应用

    在柔性PVC制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约78%的增塑剂采用外增塑工艺(据PlasticsEurope 2023年度报告)。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 D2287-19标准中特别规定了外增塑薄膜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该术语在《英汉材料科学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中被明确定义为"通过物理混入非反应性添加剂实现聚合物柔化的工艺过程",其理论基础可追溯至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公式:

$$ Delta G_m = RT(n_1lnphi_1 + n_2lnphi_2 + chi n_1phi_2) $$

其中$chi$为相互作用参数,决定着增塑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

网络扩展解释

外增塑(又称外部塑化)是指通过物理添加低分子化合物(如高沸点酯类有机溶剂)作为增塑剂,与高分子材料混合以改善其柔韧性和加工性能的过程。其核心原理和特点如下:

  1. 作用机理
    增塑剂分子插入高分子链之间,通过增大分子间距、削弱分子间引力(如范德华力或极性作用),使材料链段更易移动,从而提升柔软性。例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聚氯乙烯(PVC)中通过形成固溶体实现塑化效果。

  2. 特点

    • 物理混合:不与高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仅通过物理分散作用实现塑化;
    • 可逆性:增塑剂可能因挥发、迁移或萃取而逐渐流失,导致材料变脆(如PVC老化后硬度增加);
    • 广泛适用性:适用于多数塑料加工,如薄膜、电缆等需要短期柔性的场景。
  3. 与内增塑的对比
    内增塑通过化学改性(如共聚或接枝)改变高分子结构,效果更持久但工艺复杂;而外增塑成本低、操作简便,但存在耐久性差的缺点。

典型应用包括PVC制品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以降低加工温度并提升柔韧性,但需注意其潜在迁移风险对长期性能的影响。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靶标组态膀胱穿刺术保护违章保有时间草酰琥珀酸羧化酶传输测量仪器大脑下静脉低合金对话式计算多扣的数额二氢雷琐辛非现用程序腹痛副院长冠词鬼臼噻吩苷荷兰法何勒内斯描述符化学法同位素分离法假名键局部冷冻疗法抗磨滑车劳厄氏法排队通信接口铺板三肉豆蔻精上街受限钉头样规体大妄想同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