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Lilium concolor
hill; mount; mountain
【医】 mons
red
山丹(Shāndā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植物学与地理学两个角度解析:
植物学定义
山丹指百合科植物山丹百合(学名:Lilium pumilum),又称细叶百合,是中国北方常见的野生花卉。其鳞茎可入药,《中国植物志》记载其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该植物在《诗经》中被称为“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将其归入“山草类”,描述为“茎叶似百合而小,花深红色”。
地理名称
甘肃省张掖市下辖的山丹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在此设“删丹县”,后演变为现名。该县境内的山丹军马场自汉代起便是皇家养马基地,现为世界第一大马场。
文化象征
山丹花在蒙古族文化中被视为“草原的火焰”,内蒙古民歌《山丹红花开》即以其为意象表达爱情。英语常将山丹直译为“mountain red lily”,但学术文献更倾向使用拉丁学名Lilium pumilum以确保准确性。
“山丹”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基本特征
山丹是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Lilium concolor()。其鳞茎卵形、白色,叶呈披针形,花多为红色或紫红色,具观赏性,鳞茎可食用。
别名与分布
又称“红百合”“细叶百合”,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茎高15-60厘米,花单生或数朵排成总状花序。
药用价值
鳞茎入药,味甘苦、性凉,归心肺经,可润肺止咳、安神,主治虚劳咳嗽、失眠等。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历史沿革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汉时称“删丹”,北魏改称“山丹”,元初定名沿用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
人文意义
因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曾在此工作,当地建有“何克陵园”以纪念。
古诗词中常以山丹花为意象,如苏轼《次韵子由所居六咏》中“堂前种山丹,错落玛瑙盘”,形容其花色艳丽如玛瑙。
苯甲酸愈创木酯苯氧苯扎明不寒而栗补助记录防护酶感染性坏疽格式投影过来故障电流红色萎缩加速度像精密车床近事记忆抗糖尿素空气腔隙空气提升连续机邻接点内踝关节面全国范围的溶软组织的生前处分手部湿疹售货术水苏四糖糖锭碳丝挺直性痉挛位置未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