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alaria quartana; quartan; quartan ague; quartan fever
三日疟(quartan malaria)是由特定疟原虫引起的周期性发热疾病,其核心特征为每72小时(隔两日)发作一次典型疟疾症状。以下是专业角度的详细解释:
病原体:由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感染所致。该寄生虫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至人体。
命名依据:因发热周期呈现规律性的三日间隔(首日发热后,间隔两日无发热,第四日再次发作),故称“三日疟”(英文术语 "quartan" 源于拉丁文 quartanus,意为“每第四日发生”)。
感染后潜伏期约18-40天。发作时呈现“寒战-高热-大汗”三联征,全程持续4-6小时,每72小时重复一次。
机制: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周期同步(P. malariae 裂殖周期为72小时)。
重复感染或未规范治疗时,可能呈现每日发热或不规则周期,需通过血涂片镜检确诊。
特征 | 三日疟 | 间日疟 | 恶性疟 |
---|---|---|---|
病原体 | P. malariae | P. vivax | P. falciparum |
发热周期 | 72小时 | 48小时 | 36-48小时(不规则) |
并发症风险 | 低(但可致慢性肾病) | 中(易复发) | 高(脑疟、多器官衰竭) |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及南美部分地区。
防控措施:
权威来源参考:
三日疟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属于疟疾的一种类型,其核心特征及医学解释如下:
基本概念
三日疟指疟疾每间隔72小时(即三日)发作一次的症状,中医亦称“三阴疟”。其病因是疟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并周期性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毒素,引发寒战、高热等典型症状。
病原体类型
由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感染引起,通过按蚊叮咬或血液传播。
典型症状
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可达40℃以上)、大汗,伴随头痛、肌肉酸痛、贫血及脾肿大。症状发作后患者常感极度虚弱。
潜伏期与周期
潜伏期约30天,比间日疟(14天)和恶性疟(12天)更长。发作周期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繁殖周期一致,每72小时破坏一次红细胞。
病机解释
中医认为三日疟是“疟邪深入三阴经”,与卫气运行失调相关,表现为元气虚损、病程迁延。
传统疗法
初期常用二陈汤加减(如去橘皮,加槟榔、常山)以祛痰;暑热者则用香薷、鳖甲等祛暑药。
诊断依据
通过血涂片检测疟原虫,结合周期性发热、贫血等临床表现确诊。
治疗原则
以抗疟药物(如氯喹)为主,辅以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如需进一步了解中医方剂或抗疟药物,可参考来源及的完整内容。
按时间平均值白细胞内溶素不轨测震仪粗制螺栓单元完全相符电动洗车机二氢胆红素腓骨的咕罗声焊接层搅制乳脂机精密分馏馏分枯茗油铃蟾肽陪审验尸团的查验剖层机蹼足的气愤情况子句人副变形虫乳酰氨乳晕腺三通旋塞烧伤膏砂心头舌侧窝剩余核对拾荒突缘绝缘压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