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离子发射英文解释翻译、热离子发射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thermionic emission
分词翻译:
热离子的英语翻译:
thermion
【化】 thermion
【医】 thermion
发射的英语翻译:
launch; discharge; shoot; project; eradiate; let fly; transmit
【医】 emission
专业解析
热离子发射(Thermionic Emission)是指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材料受热时,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因获得足够的动能而克服材料表面的势垒(功函数),逸出材料表面进入周围空间(通常是真空或稀薄气体环境)的物理现象。这一效应是电子管(真空管)工作的基础原理,在电子发射源、能量转换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核心机制
- 能量来源与电子逸出:当材料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通常在1000°C以上)时,材料内部的自由电子热运动加剧。其中一部分能量高于材料表面势垒(功函数,Work Function)的电子,能够克服原子核的束缚和表面势垒,从材料表面逃逸出去,形成电子发射。发射电子的数量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
- 功函数的关键作用:功函数(W)是电子从材料内部(费米能级)移动到真空中所需的最小能量。它是材料本身的固有属性,取决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状态。功函数越低,电子越容易逸出,在相同温度下发射的电流密度越大。因此,寻找和开发低功函数材料(如涂覆氧化物的钨或钍钨)是提高热离子发射效率的关键 。
定量描述 - 理查森-杜什曼定律
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密度(J,单位面积发射的电流)与温度(T)和功函数(W)的关系由理查森-杜什曼定律(Richardson-Dushman equation)描述:
$$
J = A T e^{-W / kT}
$$
其中:
- $J$:发射电流密度(A/m²)
- $A$:理查森常数(发射常数),理论值约为120 A cm⁻² K⁻²,实际值因材料表面状况而异(A/m²K²)
- $T$:发射体的绝对温度(K)
- $W$:发射体材料的功函数(eV)
- $k$:玻尔兹曼常数(8.617333262145 × 10⁻⁵ eV/K)
- $e$:自然对数的底
该公式表明,发射电流密度对温度极其敏感(指数关系),且强烈依赖于功函数的大小 。
主要应用
- 真空电子器件:是热阴极电子管(如二极管、三极管、磁控管、速调管、行波管)的核心工作原理。加热阴极使其发射电子,电子在真空中被电场加速或控制,流向阳极或其他电极,实现整流、放大、振荡等功能。
- 电子束源:电子显微镜、阴极射线管(CRT显示)、电子束焊接、蒸发镀膜等设备中,需要高亮度的电子源,热离子发射阴极(如钨丝或LaB₆单晶)是常用选择。
- 热离子能量转换:理论上可以利用热离子发射直接将热能(如核反应堆热量、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高温发射极(阴极)发射的电子被较低温度的收集极(阳极)接收,形成电流。虽然效率受限于空间电荷效应和电极材料等因素,但仍是一种有潜力的直接能量转换方式 。
参考资料:
- Richardson, O. W. (1928). Thermionic emission and the conduction of electricity through a vacuum. Nobel Lecture. NobelPrize.org (介绍热离子发射的原始理论基础与诺贝尔奖工作)
- Ashcroft, N. W., & Mermin, N. D. (1976). Solid State Physics. Saunders College. (标准固体物理教材,阐述功函数和热电子发射的物理基础)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Thermionic Emission. Teaching Material (提供热离子发射原理及理查森定律的教学解释)
- Hatsopoulos, G. N., & Kaye, J. (1958). Measured Thermal Efficiencies of a Diode Configuration of a Thermo Electron Engin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IEEE Xplore (讨论热离子能量转换的实验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热离子发射(Thermionic Emission)是指金属或半导体材料表面的电子因获得足够热能而克服表面势垒,从而脱离材料表面的物理现象。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基本定义与原理
- 当材料被加热时,内部电子的热运动动能增加。若动能超过材料的逸出功(即电子脱离表面所需的最低能量),电子会从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 这一现象不仅适用于金属,也存在于半导体中。在金属-半导体接触界面,发射所需克服的势垒由接触势垒决定。
2.相关术语与历史
- 爱迪生效应:1883年爱迪生发现高温金属表面可发射带电粒子(主要为电子),最初应用于真空管技术,后被称为热离子发射的别称。
- 热电子发射:狭义上指电子因热能逸出,是热离子发射的主要形式。
3.关键条件与影响因素
- 温度要求:金属需加热至约1000K(730°C)以上,真空中的电子发射才会显著。
- 电荷平衡:发射后材料表面会短暂带正电,若连接外部电源(如电池),电荷会被中和以维持稳定。
4.应用领域
- 电子器件:早期真空管的核心原理,用于信号放大和整流。
- 能源与冷却:热离子转换器可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电动系绳技术也利用此效应。
- 分析化学:热离子检测器(如氮磷检测器)通过碱盐在火焰中的离解增强信号,用于检测含氮、磷等元素的有机物。
5.与光电发射的区别
热离子发射依赖热能激发电子,而光电发射需特定频率的光子提供能量。两者均需克服逸出功,但能量来源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应用或公式推导(如理查德森方程),可参考相关物理或电子工程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施魏勒-克拉克反应不通的惩戒权程序设计理论陈述信创伤性破伤风出自同一处次级子波袋鼠第一部杜莱伊尔馏分油碱洗电沉降法高端内存区高磺胺噻唑跟腱粘液囊炎公物杭白芷假体鸡冠状溃疡克拉克氏细胞空气乡导阀雷达漆卵块发育马蹄冠溃疡墨西哥比索欧洲瑞士法郎期满气压的算法生成程序同位素分析器烷基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