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se; rosebush
【医】 Rhodnius prolixus; rosa; Rosa multiflora Thunb.; rose
aniline
【化】 aminobenzene; aniline; phenylamine; phenylid
【医】 amidobenzene; aminobenzene; aniline; anilinum; cyanol; phenylamine
蔷薇苯胺(Rosaniline)是苯胺类染料家族中的重要化合物,化学名称为三(4-氨基苯基)甲烷氯化物,分子式C₂₀H₁₉N₃·HCl。其名称源于拉丁语"rosa"(蔷薇)和"aniline"(苯胺),指代其早期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玫瑰红色调。
化学结构与性质
蔷薇苯胺属于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核心结构为三个苯环通过中心碳原子连接,其中两个苯环含氨基(-NH₂),另一个含甲基(-CH₃)。其盐酸盐形式可溶于水并呈现特征性红色,在酸性条件下显色能力增强。结构式可表示为:
$$
text{C}_6text{H}_5text{—C}(text{C}_6text{H}_4text{—NH}_2)_2text{—CH}_3·text{HCl}
$$
历史与发现
该化合物于1860年由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团队首次合成,是首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染料。其衍生物品红(Fuchsine)曾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推动了19世纪欧洲染料工业的发展。
现代应用
注:以上专业描述参考《中国化工辞典》(2024修订版)及美国化学会(ACS)《工业化学物质数据库》收录数据。
蔷薇苯胺(英文:rosanil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text{C}{20}text{H}{2}text{N}_{3}text{O}$。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蔷薇苯胺具有一定毒性,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如需更完整的化学性质或合成方法,可参考化学专业文献或数据库。
白色阴谋标记记录丙烯三羧酸三丁酯濒危单腹的大型工程滴定等当点防爆门非加和性的氟高铅酸盐功能块公平租金公用程序库红密陀僧换马集尘极振荡器结转亏损连续字符硫醋腙逆向伏安法千伏安小时全景的三醋酚汀神经传导十二碳二烯酸昙花一现的人物填入部分元素转换矩阵铁管铁锈色披毛菌网状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