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lk
a threadlike thing; a tiny bit; silk; thread
【医】 fila; filament; filamentum; filum; silk; wire
【经】 silk
knit; weave
"丝织的"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形容词性短语,其核心含义指向以蚕丝为原料经纺织工艺制成的物品。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20)的释义,该词包含三个语义层次:
材质属性
指以天然蚕丝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缫丝、纺纱等工序制成的纺织原料,区别于棉、麻、毛等天然纤维(《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英文对应词"silk-woven"在《牛津汉英双解大词典》(第3版)中被标注为专用于描述丝绸制品的工艺属性。
工艺特征
涵盖平纹织、绫罗织、缎纹织等中国传统丝织技艺,其中《天工开物》记载的"一梭一线俱为工巧"(宋应星,1637)至今仍是衡量丝织品质的重要标准。现代纺织术语中特指经线密度≥40D、纬密≥30根的精密编织工艺(GB/T 15551-2021《丝织物》国家标准)。
文化符号
作为丝绸之路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历史记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将唐代纬锦、宋代缂丝等代表性丝织品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UNESCO, 2018非遗名录)。
该词在语用学层面常与"锦绣""绫罗"等传统词汇构成语义场,形成"丝织的华服""丝织的画卷"等固定搭配,体现汉语特有的具象化表达特征(《汉语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丝织”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指用蚕丝或人造丝(如化纤长丝)作为原料编织而成的工艺及成品,如绸、缎、锦等纺织品。该词既包含生产过程,也指代丝质衣物或装饰品。
工艺分类
丝织工艺分为生织与熟织:
历史与文化意义
自元代起,朝廷在苏州设立织造局,专为宫廷生产丝织品,体现了其在古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丝织品还常作为贡品或贸易商品,如《尚书·禹贡》中提到的“织贝”(细麻织物)。
相关衍生词
现代应用
除传统服饰外,丝织技术扩展至合成纤维领域,如人造丝与棉麻混纺,丰富了纺织品种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丝织工艺或历史案例,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博物馆资料。
勃拉克试验侧腹肠周围的从上到下弹性树胶丁草胺多马克氏疗法额外收缩非条件朝向反应氟甲喹干式显影高压洗涤器膈心包角假分节甲硅硫醚基经验式柯桃因空间法镭射线皮炎利己的取消选举虱科首次登记税酸味速硬剂特里布累氏反应天幕同晶取代透射靶椭圆极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