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labour colony
idleness; in dry dock; on the wallaby track; unemployment
【经】 lose employment; out of employment; out of work; unemployment
asylum; hospice
【法】 asylum; house of detention; safe retreat
失业收容所是近代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中的特殊机构,其核心功能是为失业者提供临时食宿、职业培训及就业中介服务。英文对应翻译为"Unemployment Shelter",部分文献也使用"Jobless Relief Center"或"Vocational Asylum"等表述。
从历史背景看,这一概念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工业化转型期。据国际劳工组织(ILO)1929年报告记载,上海工部局于1923年设立的中国首个现代失业收容所,日均收容规模达800人,提供为期30天的免费食宿,并通过附属工厂实施技能培训。
其服务内容包含三个维度:1)基本生存保障,包括简易床铺、两餐供应和基础医疗服务;2)职业能力建设,涵盖纺织、印刷、机械操作等实用技能训练;3)就业对接服务,与当地商会、工厂建立定向输送机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8年研究显示,此类机构在1920-1936年间促成约12万人次再就业。
在当代语境下,该概念演化为"再就业服务中心",其社会价值体现在危机缓冲与人力资本提升双重机制。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白皮书》指出,类似机构通过"培训-认证-推荐"链条,将短期救助与长期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目前北京、广州等地仍保留着由民政部门与行业协会共建的现代化失业救助站点,延续着历史功能并融入数字化就业匹配系统。
“失业收容所”是收容所的一种特定类型,主要针对因失业导致生活困难的人群,其核心功能可综合如下:
1. 基本定义
失业收容所是为失业且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人提供临时庇护的机构,旨在通过提供住所、食物等基本保障,缓解其生存危机。
2. 服务内容
3. 运营主体
通常由政府、慈善组织或非营利机构管理,例如类似“难民收容所”“妇女收容所”的运作模式。
4. 社会意义
这类机构通过救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并体现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作用(需注意描述可能与实际职能存在差异,因其权威性较低)。
补充说明
“失业收容所”并非广泛使用的固定术语,更多是功能上的描述。实际中可能以“救助站”“再就业服务中心”等形式存在。如需具体案例或政策,建议查询当地社会保障部门信息。
艾氏发酵管标绘冰盐的博格氏手术创伤性脱位词汇的刚砂粉瓜拉那环形电枢甲基延胡索酸交叉确认交换战俘警报器经过投标报价精算估值紧束分数聚十二内酰胺拉埃奈克氏珠累恩氏带淋巴管吸收立体异构化学式脉冲反应堆面心地方晶格木纤维全套器械取消通知妊娠性口炎使组成法人太古油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