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residual albuminuria
残留蛋白尿(Residual Proteinuria)是临床医学中用于描述肾脏疾病治疗后仍持续存在的微量蛋白质排泄异常的术语。在慢性肾脏病管理指南中,该指标被视作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慢性肾脏病诊断与防治指南》,残留蛋白尿定义为:经规范化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仍维持在150-500mg/24h的病理状态。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残留蛋白尿的产生主要与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修复不完全、足细胞损伤持续存在等因素相关。美国肾脏病学会(ASN)的研究指出,即使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残留蛋白尿仍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使终末期肾病风险增加3-5倍。
临床检测方法包括:
国际肾脏病协会(ISN)建议对持续存在残留蛋白尿的患者每3个月进行肾功能评估,并考虑联合使用ACEI/ARB类药物与SGLT2抑制剂进行强化管理。最新临床数据显示,通过多靶点治疗可将残留蛋白尿患者的肾脏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42%。
残留蛋白尿通常指在疾病治疗或干预后,尿液中仍持续存在超出正常范围的蛋白质,但含量较治疗前有所减少的现象。这一概念多与肾脏疾病相关,需结合临床背景综合判断。以下是详细解释:
正常情况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150mg(或单次尿蛋白定性阴性)。若超过此标准,则称为蛋白尿。残留蛋白尿属于病理性蛋白尿的一种特殊表现,通常提示肾脏损伤未完全恢复。
类型 | 特点 | 常见原因 |
---|---|---|
生理性蛋白尿 | 短暂性,尿蛋白<1g/24h,无肾脏病变 | 剧烈运动、发热、寒冷刺激 |
病理性蛋白尿 | 持续性,尿蛋白>150mg/24h,提示肾脏疾病 | 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 |
残留蛋白尿 | 治疗后持续存在,但量较前减少 | 慢性肾脏病、治疗不完全 |
若检测到残留蛋白尿,建议及时至肾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尿蛋白电泳、肾脏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阿曼士林暗蓝氨饱和器巴尔通氏体属半导导彬料半群法苯基甲苯不能实现的条件测向仪担子电多极矩电枢反作用风湿定腹壁下静脉副偏斜规格化程序混合散光与主要近视街区净收益的歪曲可触知的强力发爆起始馏分确凿的证据三乙烯乙二醇商品帐虱传的实证主义者死锁检测和避免酸精制髓周牙质停滞性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