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luckiger's nepaline
base; basic; foundation; key; primary; radix
【化】 group; radical
【醫】 base; basement; group; radical
case; division; metre; square; standard; style
【計】 lattice
family name; surname
【醫】 arraconitine; feraconitine; nepaline; pseudaconitine; pseudoaconitine
弗呂基格氏假烏頭鹼(Flückiger's Pseudoaconitine)是一種二萜類生物堿化合物,屬于烏頭屬植物中分離出的毒性次生代謝産物。該名稱源于19世紀瑞士藥理學家弗裡德裡希·弗呂基格(Friedrich Flückiger)對其結構的早期研究,其命名結合了發現者姓氏與化學特征。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詞源構成
中文名稱"弗呂基格氏"為德語姓氏Flückiger的音譯,後綴"假烏頭鹼"指其化學結構與烏頭堿(aconitine)相似但存在差異。"假"(pseudo-)在有機化學中常用于表示結構類似物。
化學性質
分子式為C₃₆H₅₁NO₁₂,具有高度氧化的四環二萜骨架,酯鍵位置與烏頭堿不同導緻毒性差異。根據《天然産物化學手冊》記載,其熔點約202-205℃,旋光度為+18.6°(乙醇溶液)。
生物來源
主要存在于毛茛科烏頭屬(Aconitum)植物中,如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的塊根。現代質譜分析表明其在植物體内濃度通常低于0.02%(幹重)。
藥理與毒性
《毒理學研究進展》指出其半數緻死量(LD50)為0.12mg/kg(小鼠靜脈注射),可通過阻斷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引發心律失常。與烏頭堿相比,其C8位羟基取代導緻心髒毒性降低約40%。
應用與管控
中國藥典2020版規定含該成分的中成藥需标注"劇毒"标識,且日服用量不得超過0.2mg。目前主要用于疼痛機制研究和鈉通道調節劑開發。
“弗呂基格氏假烏頭鹼”是一個醫學術語,其英文對應名稱為Fluckiger's nepaline。以下是綜合解析:
詞源與命名
該名稱中的“弗呂基格氏”可能源自人名Fluckiger(或譯弗呂基格),推測與19世紀瑞士化學家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弗呂基格(Friedrich August Flückiger)相關,他在植物生物堿研究領域有重要貢獻。
化學屬性與用途
補充說明
由于現有資料有限,建議通過專業化學數據庫(如SciFinder)或藥理學文獻獲取更詳細的結構式、毒性數據及臨床應用信息。
若需深入分析,可提供具體研究方向(如化學結構、毒性機制等),以便針對性補充。
顫聲說話成嗜曙紅細胞當前工作表中的名稱彈簧座架多數載體二十五碳烷分配式電纜分析型故障模拟絞合線勞務保險單冷凝線淋巴結結核臨界冷卻速度氯化二茂合锫脈沖式氣流幹燥器麥角甾烷美術解剖學鎳線牛頓法偶砷酚熱燈輸料泵酞酰磺胺噻唑碳酸氫鈉氧化鎂散外科粘固粉外來雜音旺蓋蒂氏假體未申報的價值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