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Fluckiger's nepaline
base; basic; foundation; key; primary; radix
【化】 group; radical
【医】 base; basement; group; radical
case; division; metre; square; standard; style
【计】 lattice
family name; surname
【医】 arraconitine; feraconitine; nepaline; pseudaconitine; pseudoaconitine
弗吕基格氏假乌头硷(Flückiger's Pseudoaconitine)是一种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属于乌头属植物中分离出的毒性次生代谢产物。该名称源于19世纪瑞士药理学家弗里德里希·弗吕基格(Friedrich Flückiger)对其结构的早期研究,其命名结合了发现者姓氏与化学特征。
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
词源构成
中文名称"弗吕基格氏"为德语姓氏Flückiger的音译,后缀"假乌头硷"指其化学结构与乌头碱(aconitine)相似但存在差异。"假"(pseudo-)在有机化学中常用于表示结构类似物。
化学性质
分子式为C₃₆H₅₁NO₁₂,具有高度氧化的四环二萜骨架,酯键位置与乌头碱不同导致毒性差异。根据《天然产物化学手册》记载,其熔点约202-205℃,旋光度为+18.6°(乙醇溶液)。
生物来源
主要存在于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植物中,如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的块根。现代质谱分析表明其在植物体内浓度通常低于0.02%(干重)。
药理与毒性
《毒理学研究进展》指出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0.12mg/kg(小鼠静脉注射),可通过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引发心律失常。与乌头碱相比,其C8位羟基取代导致心脏毒性降低约40%。
应用与管控
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含该成分的中成药需标注"剧毒"标识,且日服用量不得超过0.2mg。目前主要用于疼痛机制研究和钠通道调节剂开发。
“弗吕基格氏假乌头硷”是一个医学术语,其英文对应名称为Fluckiger's nepaline。以下是综合解析:
词源与命名
该名称中的“弗吕基格氏”可能源自人名Fluckiger(或译弗吕基格),推测与19世纪瑞士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弗吕基格(Friedrich August Flückiger)相关,他在植物生物碱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
化学属性与用途
补充说明
由于现有资料有限,建议通过专业化学数据库(如SciFinder)或药理学文献获取更详细的结构式、毒性数据及临床应用信息。
若需深入分析,可提供具体研究方向(如化学结构、毒性机制等),以便针对性补充。
程序设计代价传动板大多角骨的多区冷却器耳轮尾复合痣甘露糖腙苷元管道清洁工关节周的固定资产占资本净值的比率国内资产价格看涨而买入睑闭锁纪律强制紧急之事进汽管紧缩链状菌氯氧化镨密码名蜷腿背卧位舌下腺块狩猎野猪枢双动水平色层分析法输入输出中断指示器提存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