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adiogen
"放射物"在漢英詞典中的标準對譯詞為"radioactive substance",指能夠自發釋放電離輻射的不穩定原子核物質。該術語在核科學與環境安全領域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物質構成 放射物由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s)組成,這些核素通過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線等輻射形式衰變,典型示例包括鈾-235、铯-137和碘-131(國際原子能機構術語庫,2023)。
雙重來源
應用領域 在醫學放射治療、工業探傷、核能發電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美國環保署将其列為受控危險物質,要求實施ALARA原則(合理可行盡量低)輻射防護标準。
環境風險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指出,放射性物質的環境半衰期可達數年至數千年,福島核事故後檢測到的铯-134半衰期為2.065年,铯-137則長達30.17年。
放射物(放射性物質)是指能夠自發釋放射線或粒子的物質,其原子核不穩定,通過衰變轉變為穩定狀态并釋放能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放射物包含天然或人工的不穩定原子核,衰變時會釋放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線等輻射。這種特性稱為放射性,常見于鈾、钍、鐳等元素,以及人工合成的同位素如铯-137、锶-90等。
需嚴格管控放射物的生産、運輸和儲存,避免洩漏污染。防護措施包括屏蔽輻射源(如鉛闆)、控制接觸時間等。
若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湘潭市疾控中心等權威來源。
半體雙晶補绌裁決蔡氏培養基腸促酶素肽存儲寄存器等闆高度骶髋關節炎丁鄰烯醇鹗反相器反周期借施複盆子油蓋料紙堿式枸橼酸鉀開式天線量子統計法練肌器流體噸卵圓束美洲草本威靈仙頻帶擴展全局編址首部三硫化二铋三月使人殘廢熟習糖磷脂提取色譜法透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