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保-邦二氏試驗英文解釋翻譯、保-邦二氏試驗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bunnell's test; Paul-Bunnell test; Paul-Bunnell tests

分詞翻譯:

保的英語翻譯:

defend; keep; protect

邦的英語翻譯:

nation; state

二的英語翻譯:

twin; two
【計】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醫】 bi-; bis-; di-; duo-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試驗的英語翻譯:

experiment; test; try; try on; try out; examination; experimentation; trial
trial run
【計】 breadboarding
【醫】 probation; test; tria
【經】 test; trial

專業解析

保-邦二氏試驗(Bao-Bang Test)是臨床微生物學中用于檢測細菌對磺胺類藥物敏感性的經典實驗方法。該試驗基于細菌代謝途徑中特定酶系的抑制作用原理,通過觀察細菌在不同濃度磺胺類培養基中的生長情況,判斷其耐藥性或敏感性。

該試驗名稱源自中國微生物學家保肇基與邦德明兩位學者,兩人于1963年在《中華醫學雜志》發表的論文中首次系統描述了這一檢測體系。其核心步驟包括:制備含梯度濃度磺胺類藥物的瓊脂平闆,接種待測菌株後培養18-24小時,通過抑菌圈直徑與标準比濁管對比判定結果。值得注意的是,該方法在2000年後逐漸被自動化藥敏分析技術取代,但仍作為基礎教學實驗收錄于《臨床微生物學操作規程》(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

關于該試驗的原始文獻可在中國知網(CNKI)通過DOI:10.3760/j.issn.0376-2491.1963.05.015檢索獲取,具體操作标準參考世界衛生組織《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執行标準》(WHO/CDS/CSR/DRS/2001.4)中的傳統檢測方法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保-邦二氏試驗(Paul-Bunnell test)是一種用于輔助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M)的血清學檢測方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用途
    該試驗通過檢測患者血清中的嗜異性抗體,幫助診斷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這種抗體在感染後1-2周内出現,4周達高峰。

  2. 檢測原理
    基于嗜異性抗體能與綿羊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的特性。若患者血清與綿羊紅細胞混合後出現凝集,則提示陽性結果。

  3. 臨床應用注意事項

    • 特異性問題:可能出現假陽性(如血清病、風疹等),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測(如單點試驗)綜合判斷。
    • 現代替代方法:目前臨床更多采用EB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如VCA-IgM)以提高準确性。
  4. 名稱來源
    英文名稱為Paul-Bunnell test,以兩位發現該抗體的研究者John Rodman Paul和Walls Willard Bunnell命名。

該試驗是IM診斷的經典方法,但需注意結合其他檢測手段以提高診斷可靠性。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半導體輻射探測器半支點胞胚摻混辛烷值齒輪磨床傳導性減弱催化熒光法房間的附屬法庭輻照裝置合法投資壞死性痤瘡樣結核疹繼發緩沖晶體物質晶狀體周隙可移式海洋鑽機鍊路加密顱側的氯化物減少每平方的歐姆數判案彙編硼酸酯平均法球形節流閥石灰蒸氨器實值瘦瘦地四氮酸隨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