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araday's laws (of electrolysis)
法拉第電解定律(Faraday's Laws of Electrolysis)是電化學中的基本定律,由英國科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于1834年通過系列電解實驗總結提出。它定量描述了電解過程中通過的電量與電極上發生化學變化的物質質量之間的關系。該定律包含兩條子定律:
一、法拉第第一電解定律(Faraday's First Law of Electrolysis)
定律指出:在電解過程中,電極上析出或溶解的物質的質量(m)與通過電解池的電量(Q)成正比。其數學表達式為:
$$
m propto Q quad text{或} quad m = Z cdot Q
$$
其中:
二、法拉第第二電解定律(Faraday's Second Law of Electrolysis)
定律指出:當相同的電量通過不同電解池時,各電極上析出或溶解的物質的量與其化學當量(即摩爾質量與化合價的比值)成正比。數學表達式為:
$$
m propto frac{M}{n}
$$
其中:
綜合表達式與法拉第常數
結合兩條定律可得:
$$
m = frac{Q cdot M}{n cdot F}
$$
式中 ( F ) 為法拉第常數(Faraday Constant),其值為96,485 C/mol(約等于96,500 C/mol),代表1摩爾電子所攜帶的電量(即1法拉第電量)。該常數是聯繫電學與化學計量的核心物理常數。
漢英關鍵術語對照
實際應用與意義
法拉第定律是電化學工業的基礎理論,廣泛應用于:
權威參考文獻
法拉第電解定律是電化學領域的基礎定律,由英國科學家邁克爾·法拉第于1833年通過實驗總結提出,揭示了電解過程中電量與化學反應量之間的定量關系。該定律分為兩部分:
核心内容:電解時,電極上析出或溶解的物質質量(( M ))與通過的電量(( Q ))成正比。
公式表達:
$$
M = K cdot Q = K cdot I cdot t
$$
其中:
意義:該定律表明,電解産物的質量僅取決于總電量,與電流密度、溶液濃度等無關。例如,1 A電流通電1小時(3600秒),析出銅的質量為 ( M = K_{text{Cu}} cdot 1 cdot 3600 )。
核心内容:不同物質的電化當量與其化學當量成正比,即相同電量下析出物質的量與化學當量成比例。
公式表達:
$$
K = frac{M_{text{mol}}}{n cdot F}
$$
其中:
綜合公式:結合第一、第二定律可得:
$$
M = frac{M_{text{mol}} cdot Q}{n cdot F}
$$
例如,析出1 mol銀(( n=1 ))需 ( 96485 , text{C} ) 電量,而析出1 mol銅(( n=2 ))需 ( 2 times 96485 , text{C} )。
對于任意電解反應,析出物質質量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
M = frac{M_{text{mol}} cdot I cdot t}{n cdot F}
$$
例如,用10 A電流電解CuSO₄溶液1小時,析出銅的質量為:
$$
M = frac{0.06355 , text{kg/mol} cdot 10 cdot 3600}{2 cdot 96485} approx 0.0118 , text{kg} , (11.8 , text{g})
$$
磁性放大器的自飽和形式帶處理裝置單方證件等效活塞計算法地形學的耳前庭翻譯結束浮皂告别的荒川氏試驗灰翼加壓水反應堆捷克斯洛伐克克郎晶體放大器緊壓捆包類比信號裂變化學美洲地筍耐寒橡膠皮質下丘腦束氫叢毛杆菌屬其他應收款蛇形菌素試探法瞬态過程數屬性四重離子特定預算分配條痕通信量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