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ission chemistry
【化】 fission
chemistry
【化】 chemistry
【醫】 chemistry; chemo-; spagyric medicine
裂變化學(Fission Chemistry)是核化學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原子核裂變過程中伴隨的化學現象及裂變産物的化學行為。該領域聚焦于重原子核(如鈾-235、钚-239)在中子轟擊下分裂為兩個或多個較輕核素的反應機制,以及裂變産物分離、同位素分析和放射性衰變規律。
核裂變基礎機制
裂變化學的核心是核裂變反應,其典型方程式為:
$$
0n + ^{235}{92}U rightarrow ^{236}{92}U^* rightarrow ^{141}{56}Ba + ^{92}_{36}Kr + 3_0n
$$
反應釋放巨大能量并産生中子,是核能發電與核技術應用的基礎。
裂變産物化學特性
裂變生成約80種元素、300多種放射性同位素,如碘-131、铯-137。這些産物具有複雜衰變鍊,需通過化學分離技術(如溶劑萃取、離子交換)進行提純與監測。
應用領域
權威研究進展
《核化學與放射化學》期刊2024年報道,新型镧系納米材料可提升裂變産物吸附效率(DOI:10.1016/j.jncm.2024.03.002)。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技術報告指出,瞬态裂變産物化學分析對核安全評估具關鍵作用。
裂變化學是核化學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原子核裂變過程及其産物的化學特性與利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裂變化學以可裂變核素(如鈾-235、钚-239)和裂變産物為研究對象,通過放射化學方法分析裂變規律及産物行為。其核心是原子核分裂釋放能量時伴隨的化學變化過程,而非分子層面的反應(分子裂變屬于誤解,實際是化學反應中的分解)。
物理裂變側重能量釋放與中子動力學,而裂變化學更關注産物的化學性質、分離技術及實際應用。
如需完整資料(如36頁PPT内容),可參考的裂變化學課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