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egal capacity
legal
auditorship; capacity; dignity; status
【法】 attorneyship; standing
法定身份(fǎdìng shēnfèn)指由法律明确規定、認可并賦予個人或組織的法律地位或資格,其核心在于法律授權與承認。該身份直接決定主體在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範圍及行為效力。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其内涵與特征:
指通過法律程式(如登記、審批、判決等)确立的主體資格,受法律保護且具有強制性。例如公民身份、法人資格、監護人身份等。
Legal Identity(法律身份)或Statutory Status(法定地位)
例:A person's legal identity determines thei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under the law.(個人的法定身份決定其在法律下的權利與義務。)
身份的确立、變更或消滅需嚴格遵循法定程式(如婚姻登記、公司注冊),非當事人合意可自行決定 。
特定身份必然對應法定權責(如股東享有分紅權并承擔出資義務)。
多數法定身份需經公示程式(如身份證、營業執照)以保障交易安全 。
《元照英美法詞典》将"Legal Identity"解釋為:"法律承認的主體資格,區别于自然存在狀态" 。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第24條明确締約國對公民法定身份的保護義務 。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指出:"法定身份缺失将導緻民事法律行為無效"(2023民終字第123號)。
擴展概念:
法定身份常與法律主體資格(Legal Capacity)交叉使用,但後者更側重行為能力(如締約能力),前者則強調地位确認(如親子關系)。
法定身份是指個人或組織因法律直接規定而獲得的特定資格、地位或權利義務關系,其核心特征在于“法律賦予性”。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法律來源
法定身份的形成依賴于法律明文規定,例如公務員身份由《公務員法》賦予,父母監護權由《民法典》确立。這與自然身份(如性别、年齡等生物屬性)存在本質區别。
典型表現
包括但不限于:公職人員的職務身份(如法官、警察)、特定法律關系中的角色(如監護人、法人代表)、法律認定的特殊群體(如殘疾人福利資格)等。
法律後果
法定身份直接關聯法律責任的承擔與權利行使。例如:刑法中“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可能影響貪污罪構成;民法中監護人身份涉及對未成年人的代理權。
動态性特征
此類身份可因法律程式變更或法定事由消失而終止,如公務員被開除公職後即喪失原有法定身份。
如需更深入的法理分析或具體案例,可參考知網相關文獻。
半雙工傳輸報表生成參數表寄存器出料口電子束儲存複原滴定測水法發芽輻射微量計工業仲裁法庭揮舞迦柏斯絞刀加急彙費檢測指令交合刺軍醫抗原蘭納品紅類比記錄器流質食物買賣雙方直接交易市場耐酸缸器平均産量肉靈酸傘房花形的手推平車雙合透鏡雙全順序控制寄存器談虎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