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last-in first-out method of inventory costing
goods in stock; merchandise; stock-in-trade
【計】 warehousing
【經】 goods in stock; goods on hand; inventories; inventory; stock in trade
stock on hand; stocks
【計】 last-in first-out; LIFO
【經】 valuation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存貨的後進先出計價法(Last-In, First-Out, LIFO)是一種企業用于核算庫存成本的會計方法。其核心規則是:假設最後購入或生産的存貨最先被售出或使用,因此期末存貨成本由較早購入的存貨價格構成,而銷售成本則反映最新的采購成本。
根據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發布的會計準則,LIFO法適用于價格波動較大的行業(如石油、大宗商品)。企業通過将最新采購成本優先計入損益表,可在通脹期間降低報表利潤,從而減少稅負。
存貨成本計算公式為:
$$
text{銷售成本} = sum_{i=1}^{n} (最近第i批進貨單價 times 對應數量)
$$
剩餘存貨價值則按曆史采購價分層計算。例如,某企業年初庫存100件(單價$10),年中購入50件(單價$15),若售出120件,則銷售成本為:50件×$15 +70件×$10 = $1,450,期末存貨為30件×$10 = $300。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自2003年起禁止使用LIFO法,認為其可能扭曲企業真實財務狀況。而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仍允許采用,但要求企業在財報中披露LIFO儲備差異數據。
權威參考資料:
存貨的後進先出計價法(Last In First Out,LIFO)是一種假設最後購入或生産的存貨最先被耗用或售出的成本計算方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後進先出法假定存貨成本按“後購入的先發出”順序流動。具體而言,計算發出存貨成本時,優先使用最新入庫的存貨單價;若發出數量超過最新一批庫存量,則超出部分按上一批次單價計算,依此類推。例如,若某批次發出數量包含最後兩批入庫的存貨,則先按最後一批的單價計算,剩餘數量按前一批的單價計算。
目前,中國會計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已禁止使用後進先出法,主要因其與“資産觀”下準确反映存貨價值的要求相悖。企業現多采用先進先出法(FIFO)或加權平均法進行存貨計價。
後進先出法雖在特定時期具備稅務優勢,但因信息披露不透明和存貨價值失真問題,已被主流會計準則淘汰。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政策依據,可參考來源、5、8、11等。
保護國廠房和設備周轉率磁道扇區識别镫底固定肌定位變壓器調整率多結曲線鍍鋅墊圈法定假期幹牛膽汁喊少摩損減強器繼承物警察崗即時程式設計集中式網絡挎練聲膦六氨合高钴鹽媒體用畢符鑷剪噴嘴面積系數髂叢侵略者妻有財産的管理收益及支出明細表稅收抵負數據選擇與修改酸模皮臀筋膜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