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statement of income and expenditure
收益及支出明細表(英文:Income and Expenditure Statement)是用于系統記錄特定會計期間内企業或組織全部收入來源與費用支出的財務文件。其核心功能在于反映經營活動的淨收益情況,為利益相關方提供財務透明度。以下為專業角度的分層解析:
結構性定義
該報表遵循“收入-支出=淨收益”的會計恒等式,通常包含營業收入、投資收益、運營成本及稅費等子項。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號文件中強調,此類報表需明确區分經營性收支與非經常性項目。
功能特征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指出,該表具備三大職能:① 量化資金流動方向 ② 評估成本控制效率 ③ 為股息分配提供數據支持。醫療機構等非營利組織需依據《非營利組織會計标準》調整披露格式。
編制規範
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要求采用“功能法”分類費用,例如将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單獨列示。跨境企業還需參照《國際會計準則第21號》處理外币折算差異。
審計關聯性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實務指南顯示,該表數據需與現金流量表、資産負債表進行勾稽驗證。異常波動超過5%的項目必須附加注釋說明。
收益及支出明細表(也稱財務收支明細表或損益明細表)是記錄企業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内所有收入與支出的詳細財務工具,用于反映資金流動狀況、分析財務健康度,并為決策提供依據。以下是詳細解析:
表頭信息
包含企業名稱、報表名稱(如“收入支出表”)及會計期間(如“2025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确保數據歸屬和時間範圍明确。
核心欄目
主營業務收入
企業核心業務産生的收入,如制造業的産品銷售收入,需細分不同産品或服務以評估貢獻度。
其他業務收入
非核心經營活動收入,如出租閑置資産或銷售原材料所得。
投資收益
包括股息、利息及投資處置損益,反映投資策略效果。
營業外收入
偶然性收入(如政府補助、罰款收入),雖不常發生但可能顯著影響利潤。
主營業務成本
與核心業務直接相關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費用,用于分析成本控制。
其他業務成本
非核心業務支出,如出租固定資産的折舊費用。
期間費用
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等日常運營開支。
營業外支出
非經常性支出(如捐贈、意外損失),需單獨列示以明确影響。
如需完整模闆或行業特定案例,可查閱會計學堂、考呀呀會計網校等專業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