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sland of superheavy nuclei
漢語解析
來源:核物理術語标準(IUPAC/IUPAP)
英文對應術語
來源:美國物理學會(APS)《現代物理評論》
超重島指原子核因"幻數"(Magic Numbers)效應而呈現異常穩定的現象。當質子數(Z)和中子數(N)同時接近特定幻數(如Z=114, N=184)時,原子核的衰變半衰期可能顯著延長,形成理論中的"穩定島"。
來源: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GSI)實驗報告
超重島的探索推動粒子加速器與探測技術革新,例如:
來源:聯合核研究所(JINR)《超重元素合成進展》
(注:因術語高度專業化,部分文獻未公開線上訪問鍊接,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檢索獲取全文。)
“超重島”是核物理學中的概念,指理論預言中可能存在穩定超重核素的區域。以下從定義、理論基礎和研究意義三方面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在核素坐标系(質子數Z為縱軸,中子數N為橫軸)中,已知的穩定核素集中分布在中子數接近質子數的區域,稱為“穩定線”。而超重島特指Z=114或126、N=172或184附近可能存在的新穩定核素群,這些區域像孤立島嶼般被不穩定的核素“海洋”包圍。
2. 理論基礎
•殼層模型預測:原子核的穩定性與其殼層結構密切相關。當質子數和中子數接近特定“幻數”(如Z=114、N=184)時,核子填滿殼層,形成更穩定的結構。
•液滴模型修正:傳統液滴模型認為大原子核會因強庫侖斥力裂變,但考慮殼效應後,某些超重核可能具有較長半衰期。
3. 研究現狀與挑戰
目前已合成的超重元素(如Og,Z=118)半衰期極短(毫秒級),尚未真正觸及理論預言的穩定島。實驗上通過重離子對撞(如²⁴⁸Cm+⁴⁸Ca)嘗試合成超重核,但成功率極低,被稱為“攀登超重島”。
科學意義
驗證超重島理論将完善核結構模型,還可能發現新物理現象(如穩定超重元素的存在形式)。目前全球實驗室(如德國GSI、中國蘭州重離子裝置)仍在持續探索該領域。
巴伯裡歐氏試驗變形體玻耳茲曼因子玻璃陶瓷償還期限唇韌帶存貨簿代森鋅電四極子多路傳輸適配器放射源底片間距離非法數字浮點指令系統後連合加瓦羅夫斯基氏試驗聚碳酸十一烷二醇酯類卵粘蛋白蓮子心瀝青末肺卵圓核層買賣婚姻瞑目農業化工女房東撇渣心型齊奏升幂分類攝影測光法調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