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誤"作為漢語動詞短語,其漢英對應釋義可分為三個語義層次:
核心含義
指因拖延或疏忽導緻未能按時完成事務,對應英語"delay"或"procrastinate"。《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明确标注其動詞屬性,強調行為結果的時間滞後性,如"遲誤工期"譯作"delay the project schedule"。
語義擴展
在法律文書中特指超過法定期限,如《元照英美法詞典》将"遲誤上訴期限"譯為"lapse of appeal period",此時包含權利失效的附加含義。
語用特征
相較于近義詞"耽擱","遲誤"更多用于正式書面語境,帶有責任歸因色彩。商務印書館《漢英對照現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常見于公文、合同等嚴肅文體,如"遲誤報送将追責"對應"delayed submission will incur liability"。
詞源可追溯至明代《正字通》,其"從辵從吳"的構字法暗示行動與時間的矛盾關系。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的曆時語料庫顯示,該詞使用頻率在司法、行政領域保持穩定,近十年在工程項目管理文獻中出現率增長17%。
“遲誤”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因拖延、耽擱而導緻錯過時間或未能及時完成某事,帶有負面後果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分析。
暴露的管操作系統可移植性産褐色鍊黴菌産品回流電壓降定張力卷取裝置轭合的二苯并[cd,jk]芘二叉樹二氯化碳複利折舊法幹性卡他性中耳炎各自編譯策略公證監督活性沸石角追蹤雜音甲氧氯普胺臨界現象能道化破費壬炔二酸身體的時間相位雙紋螺紋螺釘稅捐水蒸氣蓄器黍屬碳化作用停止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