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卡片檢驗器英文解釋翻譯、穿孔卡片檢驗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punched card verifier
分詞翻譯:
穿孔卡的英語翻譯:
【計】 perforated card
片的英語翻譯:
flake; parcel; partial; patch; piece; slice
【計】 slice
【醫】 disc; disci; discus; disk; flap; piece
【經】 card
檢驗器的英語翻譯:
【計】 checker
【化】 checker; detector; tester
【醫】 detector
【經】 attribute gauge
專業解析
穿孔卡片檢驗器(英文:Punched Card Verifier 或 Card Verifier)是一種用于檢查和驗證穿孔卡片(Punched Card)上孔洞位置與數據準确性的機械設備。它是早期數據處理(尤其是使用霍勒瑞斯代碼或IBM 80列卡片系統時)工作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
核心功能與目的:
- 驗證數據準确性:其主要作用不是首次穿孔(那是穿孔機的工作),而是對已穿孔的卡片進行複查。操作員将一張已穿孔的卡片放入檢驗器,然後根據原始數據源(如單據)再次在鍵盤上輸入相同的數據。
- 錯誤檢測機制:檢驗器内部有一套與穿孔機類似的傳感裝置。當操作員按下鍵盤上的一個鍵時,檢驗器會檢查卡片上對應位置是否已經正确穿孔。如果該位置應該穿孔但實際沒有孔(漏穿),或者不應該穿孔但實際有孔(誤穿),檢驗器會立即鎖定鍵盤,發出錯誤信號(如鈴聲或燈光提示),并阻止卡片被送入接卡箱。這迫使操作員檢查并糾正錯誤。
- 确保數據可靠性:在計算機處理或制表機讀取之前,通過檢驗器複查可以顯著降低因穿孔錯誤導緻的數據處理錯誤,提高輸入數據的可靠性。
-
工作原理:
- 操作員将待檢驗的穿孔卡片放入檢驗器的進卡槽。
- 操作員看着原始數據源,在檢驗器的鍵盤上逐個字段、逐個字符地重新鍵入數據。
- 檢驗器内部有金屬“探針”或電刷。當按下某個鍵時:
- 如果卡片上對應的列和行位置應該有孔(即操作員按下的鍵與原始穿孔意圖一緻),并且确實有孔,探針可以穿過孔洞或電刷能接觸到下面的接點,電路接通,卡片被允許送入下一位置(通常是下一列)。
- 如果卡片上對應的位置應該有孔但沒有孔(漏穿),或者不應該有孔但有孔(誤穿),探針無法穿過或電刷接觸不到接點(或反之,取決于設計),電路不通或觸發錯誤電路,檢驗器鎖定鍵盤并報警,卡片被彈出或标記為錯誤卡,需要修正或重新穿孔。
-
曆史背景與重要性:
- 在20世紀中期計算機和電子數據處理普及之前,穿孔卡片是存儲和輸入數據的主要媒介,廣泛應用于人口普查、會計、庫存管理、科學研究(如早期計算機程式輸入)等領域。
- 穿孔過程由人工操作,容易出錯。一張卡片上的一個錯誤孔位就可能導緻整個數據處理結果錯誤。
- 穿孔卡片檢驗器是保證數據質量的關鍵質量控制設備。它通常與鍵控穿孔機配合使用,形成“穿孔-檢驗”的标準流程。一些高級穿孔機甚至内置了檢驗功能。
- 隨着直接數據輸入(如鍵盤到磁帶/磁盤)和更先進的錯誤檢測技術(如校驗位、軟件驗證)的出現,穿孔卡片及其檢驗器在20世紀70-80年代後逐漸被淘汰。
-
漢英詞典視角:
- 穿孔卡片 (Chuānkǒng Kǎpiàn):Punched Card / Punch Card - 一種硬紙卡片,通過在特定位置穿孔來編碼數據。
- 檢驗器 (Jiǎnyànqì):Verifier / Checker - 用于檢查、驗證的設備。
- 穿孔卡片檢驗器 (Chuānkǒng Kǎpiàn Jiǎnyànqì):Punched Card Verifier / Card Verifier - 特指用于驗證穿孔卡片上孔洞數據準确性的機械設備。
參考來源:
- 計算機曆史博物館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 其網站和實體展覽提供了大量關于早期數據處理技術,包括穿孔卡片設備和檢驗器的曆史信息和技術細節。
- IBM 檔案館 (IBM Archives) - IBM是穿孔卡片技術的主要推動者和标準化者(如80列卡片),其檔案館資料詳細記錄了各種卡片處理設備,包括檢驗器的型號和工作原理。
- 技術史書籍:如《Before the Computer: IBM, NCR, Burroughs, and Remington Rand and the Industry They Created, 1865-1956》 (James W. Cortada) 等著作詳細描述了穿孔卡片系統的運作流程和質量控制方法,包括檢驗器的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穿孔卡片檢驗器(Punched Card Verifier)是一種用于驗證穿孔卡片數據準确性的設備,主要應用于20世紀的數據處理系統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功能與原理
穿孔卡片通過特定位置的孔洞表示二進制數據(打孔為1,未打孔為0)。檢驗器的作用是二次驗證打孔的正确性,其工作流程通常包括:
- 數據重輸入:操作員将原始數據再次輸入檢驗器;
- 自動比對:設備将新輸入的數據與卡片原有孔位進行對比;
- 錯誤标記:若發現不一緻,則通過物理标記(如打缺口)或警報提示錯誤位置。
2.曆史背景與應用場景
- 起源:穿孔卡片技術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紡織業的提花機控制,後擴展至統計領域(如美國人口普查)。
- 黃金時期:20世紀中期,IBM的12行×80列标準卡片成為主流,檢驗器成為數據處理流程中确保錄入準确性的關鍵設備,尤其在金融、科研等領域廣泛應用。
3.技術局限性
- 依賴人工:操作員需手動重複輸入數據,效率較低且易受人為誤差影響;
- 物理損耗:頻繁檢驗可能導緻卡片損壞,影響後續使用。
4.現代意義
隨着磁存儲和電子技術的普及,穿孔卡片及檢驗器已退出主流,但其二進制數據存儲理念為現代計算機技術奠定了基礎。
如需進一步了解穿孔卡片的具體編碼方式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技術史相關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鼻前窩産科椅觸發器存儲器除法校驗大範圍測試大建築物大結節當道單向色譜圖第一流計算機複審令耕作地的收益或孳息管内檢查鏡過燒鐵海馬裂寰椎弓肩胛下區棱鏡聯編過程兩次認證龍膽苦甙綠化偏光濾波器日志報表山道年萜烯升序列手揀雙攙雜晶體管四環素類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