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三酚軟膏英文解釋翻譯、蒽三酚軟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nthralin Ointment
分詞翻譯:
蒽的英語翻譯:
anthracene
【化】 anthracene; paranaphthalene
【醫】 anthracene
三的英語翻譯:
three; several; many
【計】 tri
【化】 trimethano-; trimethoxy
【醫】 tri-
酚軟膏的英語翻譯:
【醫】 carbolic acid Ointment; unguentum phenolis
專業解析
蒽三酚軟膏(Anthralin Ointment),中文也稱地蒽酚軟膏,是一種主要用于治療銀屑病(牛皮癬)的外用藥物制劑。其核心活性成分是蒽三酚(Anthralin),一種合成的蒽醌類衍生物。
-
基本定義與成分
蒽三酚軟膏是将蒽三酚(化學名:1,8-二羟基-9(10H)-蒽酮)以特定濃度(常見如0.1%至3%)均勻分散在軟膏基質(如凡士林、羊毛脂等)中制成的外用制劑。其英文對應名稱為Anthralin Ointment 或Dithranol Ointment (Dithranol 是 Anthralin 的别名)。
-
藥理作用機制
蒽三酚的确切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普遍認為其通過抑制角質形成細胞(表皮主要細胞)的過度增殖和分化異常發揮作用。它能減緩銀屑病皮損處異常加速的皮膚細胞生長周期,促進角質正常化,減輕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改善皮損(如鱗屑、紅斑、增厚)的效果。
-
主要適應症
該藥主要用于治療慢性斑塊狀銀屑病(Chronic Plaque Psoriasis),尤其適用于身體軀幹和四肢的穩定期斑塊。對于頭皮銀屑病也有應用,但需注意對頭發的暫時染色作用。它通常不作為急性發作期或膿疱型、紅皮病型銀屑病的首選。
-
關鍵使用注意事項
- 皮膚刺激與染色:蒽三酚對皮膚有刺激性,可引起紅斑、灼熱感,過量使用可能導緻水疱。它也會将皮膚、頭發、指甲和衣物染成棕紫色或褐色,這種染色通常是暫時的但較明顯。
- 用法:通常采用短期接觸療法(Short-contact Therapy),即塗抹藥物在皮損上停留一段時間(如10-60分鐘)後洗掉,以減少刺激和染色。需嚴格遵醫囑調整濃度和接觸時間。
- 禁忌與慎用:對蒽三酚過敏者禁用。避免用于面部、生殖器粘膜、急性炎症部位及破損皮膚。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需權衡利弊。
- 儲存:避光、密閉保存,因蒽三酚遇光易氧化變色。
權威參考資料:
- 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NMPA) 藥品說明書數據庫:提供蒽三酚軟膏的官方核準說明書,包含成分、適應症、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核心信息。 (可查詢相關藥品批準文號對應說明書)
- PubChem - Anthralin Compound Summary (NCBI/NIH):詳細描述蒽三酚的化學結構、性質及藥理活性。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Anthralin
-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相關臨床研究綜述:探讨蒽三酚在銀屑病治療中的地位、療效及不同治療方案(如短期接觸療法)。 (需通過學術數據庫如PubMed檢索具體文獻)
-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藥物詞典 (WHO Drug Dictionary):提供蒽三酚(Dithranol)的标準藥物命名及治療分類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蒽三酚軟膏(通常指含“地蒽酚”的軟膏,又稱蒽林軟膏)是一種用于治療銀屑病(牛皮癬)的外用藥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主要成分與作用
- 地蒽酚(Dithranol)是軟膏的活性成分,屬于蒽醌類化合物。
- 作用機制:通過抑制皮膚角質形成細胞的過度增殖和炎症反應,減緩銀屑病斑塊的增厚和脫屑。
2.適應症
- 主要用于慢性斑塊型銀屑病的局部治療,尤其適用于靜止期較厚的皮損。
3.使用注意事項
- 副作用:可能引起皮膚刺激、紅腫、灼熱感,長期使用可能導緻皮膚染色(暫時性棕褐色)。
- 用法:需從低濃度(如0.1%)開始,逐漸增加;塗抹後需短時間保留(10-30分鐘)後洗去,避免接觸健康皮膚。
- 禁忌:急性炎症期銀屑病、面部或黏膜部位禁用;孕婦及哺乳期慎用。
4.其他名稱
- 該藥物在不同地區可能被稱為“蒽林軟膏”“二羟基蒽酚軟膏”。
提示
由于未搜索到具體網頁資料,以上信息基于地蒽酚的通用藥理知識整理。如需用藥,請務必咨詢醫生或藥師,并嚴格遵循處方說明。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保險醫業苯酰疊氮編表丙羟茶堿伯納特氏柯克斯氏體伯納特氏立克次氏體充氣膀胱鏡檢查處理機存儲器容量彈簧調速器電平相關掃描設計法多相流兒年該當紅鐵礬囫囵肌胺抗霍亂的可凝蛋白塊前級密閉式發電機磨輪内分泌能帶圖式強烈情感的雙分叉接觸數位乘法器特殊抑制頭夾肌完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