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rofit target; target profit
目标利潤(Target Profit)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概念
目标利潤(Target Profit)指企業在特定經營周期内,基于市場環境、資源投入和戰略規劃預先設定的、需實現的最低預期利潤額。其英文對應術語為"Target Profit" 或"Desired Profit",屬于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企業財務目标的達成度。
二、核心特征解析
預設性與導向性
目标利潤是企業通過預算編制(Budgeting)主動設定的量化目标,而非事後核算結果。它為企業資源配置、定價策略和成本控制提供方向性指引,例如:
“企業需通過銷量提升或成本削減來實現目标利潤”(來源:管理會計理論框架)。
動态調整屬性
目标利潤需隨市場波動、政策變化或内部戰略調整而修正。例如:
“當原材料價格上漲時,企業可能下調年度目标利潤以保持可行性”(來源:企業財務規劃實務)。
多維度分解
目标利潤常被拆解為部門級/産品級子目标,如:
三、應用場景與設定方法
預算控制
目标利潤是編制利潤預算(Profit Budget)的基礎,企業通過對比實際利潤與目标利潤的差異,實施動态管控。
績效評估
企業管理層常将目标利潤達成率與績效考核(KPI)挂鈎,例如:
“事業部經理的獎金與目标利潤完成度正相關”(來源: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研究)。
設定方法論
目标利潤的設定需綜合以下因素:
四、計算公式(管理會計視角)
目标利潤的測算常基于本量利分析(CVP Analysis):
$$
text{目标利潤} = (text{單位售價} - text{單位變動成本}) times text{目标銷量} - text{固定成本總額}
$$
五、權威參考來源
附:中英關鍵術語對照表
中文 | 英文 |
---|---|
目标利潤 | Target Profit |
本量利分析 |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
固定成本 | Fixed Costs |
邊際貢獻率 | 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 |
目标利潤是企業在一定經營周期内預先設定的、期望實現的利潤目标,通常基于戰略規劃、市場預測或股東要求制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目标利潤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指标,反映管理層對盈利能力的預期。它通過量化目标,幫助企業:
常用本量利分析(CVP分析)公式推導目标利潤: $$ text{目标利潤} = (text{單價} times text{銷量}) - (text{變動成本} times text{銷量}) - text{固定成本} $$ 或通過目标銷量反推: $$ text{目标銷量} = frac{text{固定成本} + text{目标利潤}}{text{單價} - text{單位變動成本}} $$
示例:某産品單價$10,單位變動成本$6,固定成本$20,000,若目标利潤為$50,000,則目标銷量需達到: $$ frac{20,000 + 50,000}{10 - 6} = 17,500 text{件} $$
目标利潤是企業連接戰略與執行的關鍵工具,需結合内外部環境動态優化,确保可行性。
保證效率邊緣小體丙基丙二酸刀座大葉柴胡廢棄損失肺外支氣管共射極放大器工資袋光化引發國際展覽會角弓反張位置靜脈性過度颏後位連合韌帶馬梅氏試劑米耳克曼氏綜合征名義年利率模糊算子偶氮甲酰胺遷越超電勢雙陰極管水位斯-李二氏細胞特選的提供授助通常每年保費統一模型味覺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