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close sampling
denseness
【電】 concentrate
sampling
【化】 sampling; taking of samples; thief
【醫】 sampling
密集取樣(Intensive Sampling)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定義為"以高頻率或高空間密度進行樣本采集的統計方法"。該術語常見于統計學、環境監測及數據分析領域,其核心特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數據密度特性 根據《牛津統計學詞典》(第3版)的定義,密集取樣強調在單位時間或空間内采集超過常規數量的樣本,例如每小時采集100個空氣質量數據點,而非傳統的每小時10次采樣。這種高分辨率采樣有助于捕捉瞬态現象。
跨學科應用标準 在環境科學領域,《EPA環境監測手冊》規定密集取樣需滿足:①采樣間隔小于現象變化周期的1/10;②樣本量達到置信度95%以上的統計要求。工業質量控制則依據ISO 2859-1标準調整取樣頻率。
中英術語對比 《漢英科技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特别指出,中文"密集"對應英文"intensive"時特指"系統性的高密度",與"random sampling"形成方法論對比。該術語翻譯最早見于1987年ASTM D421标準的中文譯本。
實際操作中需注意:漢語表述側重"空間/時間的密集分布",而英語"intensive"同時包含"強度"和"密度"雙重含義,這種語義差異在《聯合國技術文件翻譯指南》第7.2章有專門論述。
“密集取樣”是一個結合“密集”和“取樣”兩個概念的術語,主要用于科學研究和工程領域。以下為詳細解釋:
密集
指事物分布或發生的高度集中狀态,具有“密度大、數量多且聚集”的特點。例如在空間或時間上,事物之間的間隔極小或頻率極高。
取樣
即從整體中抽取代表性樣本的過程。通常從大量材料或對象中選取少量樣本,用于分析或推斷整體特性。
密集取樣指在特定區域或對象中,以高密度、高頻率的方式進行樣本采集。這種方法的目的是提高數據的精确性和代表性,尤其在需要高分辨率分析的場景中。
石油地質開發
如大慶油田薩零組油層研究中,通過密集取樣替代常規取樣,解決了岩心、試油和測井數據不匹配的問題,并建立了更精準的測井解釋模型。
技術優勢:提升數據密度,減少誤差,適用于非主力油層等複雜地質環境。
質量控制與科研實驗
在工業生産或實驗室中,密集取樣可快速識别異常或驗證材料特性,例如對土壤成分的高頻檢測。
如需更具體的行業标準或案例,可參考地質工程或統計學相關文獻。
鞭狀的标識不歸零制比比路草酸亞錫超Ж出界導瀉疊氮化銀二位準系統分居的扶養費浮動開關感受器攻破過程結構正文會計法回盲下襞絕緣闆聚硫橡膠塊頭爐組鋁鉻熱電偶前鋒離隙角任務選擇串舌根腺神經鞘細胞市政公司絲堵酸性暗藍未分配邏輯存儲器微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