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鼠劑英文解釋翻譯、滅鼠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rodenticide
【醫】 rodenticide
分詞翻譯:
滅的英語翻譯:
destroy; drown; exterminate; extinguish; go out; put out
【醫】 slake
鼠的英語翻譯:
rat
【醫】 mouse; rat
劑的英語翻譯:
【醫】 agent
專業解析
滅鼠劑(Rodenticide)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一、術語定義
滅鼠劑(Mièshǔjì)指一類用于防治鼠類(如家鼠、田鼠等)的化學或生物制劑。其英文對應術語為Rodenticide(源自拉丁語 rodere "啃咬" + -cide "殺滅劑")。根據作用機制可分為急性滅鼠劑(如磷化鋅)和慢性抗凝血滅鼠劑(如溴敵隆)兩類。
二、核心成分與作用機制
- 抗凝血滅鼠劑(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 化學成分:華法林(Warfarin)、溴敵隆(Bromadiolone)、大隆(Brodifacoum)等。
- 作用原理:抑制維生素K循環,阻斷凝血因子合成,導緻鼠類内出血死亡。需多次攝食(慢性毒力),降低鼠類拒食性。
- 急性滅鼠劑(Acute Toxicants)
- 代表物質:磷化鋅(Zinc Phosphide)、氟乙酸鈉(Sodium Fluoroacetate)。
- 特點:單次攝食即可緻死,但易引發鼠類警覺性,可能降低防治效果。
三、安全規範與應用場景
- 安全标準:中國國家标準《GB 2763-2021 食品安全國家标準》規定了食品中滅鼠劑殘留限量;美國環保署(EPA)将滅鼠劑列為限制使用農藥(Restricted Use Pesticides),需持證操作。
- 應用建議:
- 居民環境:優先使用餌站(Bait Station)防止非靶動物誤食。
- 農業領域:配合物理防治(如陷阱)減少化學藥劑依賴。
四、生态與健康風險
滅鼠劑可能通過食物鍊二次毒害猛禽、寵物等非靶生物。國際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指出,第二代抗凝血劑(如大隆)在環境中殘留時間長,存在生态累積風險。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 《漢英綜合大辭典》(科學出版社)
- 《農藥手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發布)
- 中國國家标準數據庫(GB 2763-2021)
- 美國環保署(EPA)化學品數據庫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Elsevier出版)
(注:因平台限制無法提供直接鍊接,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或政府官網檢索上述來源獲取全文。)
網絡擴展解釋
滅鼠劑是用于毒殺齧齒類動物(如老鼠、松鼠、旱獺等)的化學藥劑,主要通過幹擾其生理機能達到滅殺目的。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作用機制
滅鼠劑屬于經口毒物(胃毒劑),需通過齧齒動物攝食進入胃腸道發揮作用。其核心功能是破壞目标動物的代謝或生理系統,例如抑制凝血功能、幹擾能量代謝等。
2.主要分類
- 急性滅鼠劑:作用迅速,單次攝入即可緻死,如磷化鋅、毒鼠磷。但部分藥物(如氟乙酰胺、毒鼠強)因毒性強且對非靶生物危害大,已被國家禁用。
- 慢性滅鼠劑:以抗凝血劑為主(如滅鼠靈、溴敵隆),需多次攝食後通過破壞凝血功能緻死,安全性較高且不易引發鼠類拒食。
3.曆史發展
- 早期階段:公元前350年已有砷化物滅鼠記載,18世紀使用黃磷、碳酸鋇等。
- 現代進展:20世紀50年代抗凝血劑的出現是重大突破,逐步替代高毒藥物,成為主流。
4.應用與安全性
- 滅鼠劑常與基餌混合制成毒餌,并添加警戒色、引誘劑等成分。
- 需謹慎使用,避免誤傷非靶動物(如寵物、鳥類)和環境污染。
5.禁用與替代
- 我國已禁用氟乙酰胺、毒鼠強等高風險藥物,推薦使用低毒抗凝血劑或生物防治方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物特性或使用規範,可參考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等權威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貝格規則采礦業稠環低音控制短期貨币市場飛輪效果幅調臨限汞熒光素觀察鏡逛黑素細胞降檀香酸焦面季節托兒所禁止性關稅鍊狀細胞貓喘音黴酚酸潛水箱氫氧化季銻熱噪聲色覺中樞示波鏡食孑孓的時鐘報警表四頭肌搜購調制器驅動器托裡切利氏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