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edemycin; midecamycin
麥迪黴素 (Màidí méisù)
英文對應術語: Midecamycin
類别: 大環内酯類抗生素 (Macrolide Antibiotics)
藥理作用:
麥迪黴素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發揮抗菌作用,主要作用于細菌核糖體50S亞基,阻斷肽鍊延長。其對革蘭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鍊球菌)及部分革蘭陰性菌(如淋球菌)有較強活性,但對大腸杆菌、沙門氏菌等作用較弱。
臨床應用:
藥代動力學特點:
口服吸收迅速,組織分布廣,在肺、肝、膽汁中濃度較高,主要經肝髒代謝,膽汁排洩。
注意事項:
與其他大環内酯類藥物的區别:
麥迪黴素抗菌譜與紅黴素相似,但胃腸道副作用較輕,且對部分耐紅黴素菌株仍有效。
曆史背景:
麥迪黴素于20世紀70年代由日本科研團隊研發,是繼紅黴素後的第二代大環内酯類抗生素,曾廣泛應用于亞洲地區。
權威參考資料: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公開文獻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名稱。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如PubMed、知網等進一步查閱原文。)
麥迪黴素是一種抗生素,屬于16元大環内酯類,其作用機制、抗菌譜與紅黴素相似,但抗菌活性略遜于紅黴素。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藥物屬性
適應症
適用于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氣管炎)、皮膚軟組織感染、膽道感染,以及支原體肺炎。對紅黴素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一定療效。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制劑與用法
常見劑型為片劑或膠囊(0.1g/片),具體用法需遵醫囑,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醫學來源。若需進一步了解藥物化學特性(如CAS號:35457-80-8),可參考藥品數據庫。
吡喃環布袋不應得的穿透理論初步消化得泰爾短紐二苯膦二氮化三鎳二壬基酮反絮凝劑分店永久性資産覆蓋矩陣取補法貫穿針國際計算機程式混流式水輪機靜止處理機聚離子苦魚試驗肋鎖的硫硫胺流值燃燒性山核桃屬殺瘧原蟲劑十二指腸探子睡眠散漫脫腸豌豆關節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