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ission radiochemistry
裂變放射化學(Fission Radiochemistry)是核化學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核裂變過程中産生的放射性核素的化學性質、行為及其分離分析技術。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定義、研究内容及學科定位:
英文:Fission Radiochemistry
核心定義:
研究核裂變反應(如鈾-235、钚-239的中子誘發裂變)産生的放射性裂變産物的化學特性、分離純化方法、衰變行為及其在核能、環境與醫學領域的應用。
裂變産物的化學行為
分析裂變産物(如锶-90、铯-137、碘-131等)的氧化還原态、絡合反應及在環境介質(水、土壤)中的遷移規律。
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技術報告
分離與純化技術
開發溶劑萃取、離子交換、色譜法等技術,從核廢料中分離高毒性裂變核素(如镧系/锕系元素),實現廢物減容與資源回收。
來源:Elsevier《放射化學與核化學期刊》
核燃料循環應用
用于乏燃料後處理,通過化學分離提取未反應的鈾/钚并固化放射性廢物,保障核能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核學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
Fission radiochemistry focuses on the chemical consequences of nuclear fission,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fission products.
《核科學技術術語》(國家标準GB/T 4960-2020):
“裂變放射化學是放射化學的分支,涉及裂變産物的生成機制、化學形态及分離分析。”
注:以上定義綜合國際标準、學術期刊及行業報告,内容符合原則(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
裂變指重原子核(如鈾-235、钚-239)在受到中子轟擊後分裂成兩個或多個質量相近的碎片,同時釋放大量能量和中子的過程。例如,鈾-235吸收慢中子後形成不穩定的鈾-236,隨後分裂為兩個中等質量原子核(如氪和鋇),并釋放2-3個中子。這種反應是核能發電和核武器的基礎,能量釋放遵循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
E = Delta m cdot c
$$
其中$Delta m$為質量虧損,$c$為光速。
放射化學是研究放射性物質性質、核轉變過程及其應用的學科,主要涉及以下領域:
裂變是放射化學的重要研究對象。放射化學家通過分析裂變産物(如裂片元素)的性質和行為,優化核燃料循環、核廢料處理等流程。例如,核反應堆中鈾裂變産生的放射性同位素需通過放射化學技術進行分離和管控。
瘢痕狀的半球隔扁螺布萊克曼常數折疊成方形電路磁盤編碼器磁泡芯片達姆科勒數氮當量膽囊固定術大型企業丁基苯分段詞典福貝氏切斷術購買財産抵押古巴香脂紅外線光譜分析角膜潰瘍糾正有事實上錯誤的判決令聚合設備空氣起動閥六角車床硫脲尼定流域泡铋礦青葙子水力梯度輸入開始指令信號微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