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intersync
each other; mutual
synchronism
【計】 geostationary; in-phase; in-sync; S; 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ing
synchrony
【化】 synchronism; synchronizing; timing
互同步(hù tóngbù)指兩個或多個系統、設備或信號之間相互協調,實現時間、頻率或相位上的統一狀态。該術語常見于通信工程、電子技術及控制系統中,強調雙向或多向的協同關系而非單向控制。
“互”表示相互性,“同步”指協調一緻。合指通過雙向調整達成系統間的協同運作,例如通信網絡中多個節點相互校準時鐘頻率。
Mutual Synchronization(相互同步),區别于主從同步(Master-Slave Synchronization),強調參與方平等協作。
在數字通信網中,互同步要求所有節點交換時鐘信息,共同收斂至平均頻率,避免單點故障風險。例如,SDH(同步數字體系)網絡可通過互同步機制維持全網定時精度。
多機器人協作時,通過互同步算法統一行動周期,确保任務協調性。相關研究見IEEE控制論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大腦神經元群的互同步現象(如Gamma振蕩)與認知功能相關,機制分析可參考《Nature Neuroscience》綜述。
注:部分資料來源因平台限制未提供鍊接,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如IEEE Xplore、SpringerLink)檢索标題獲取全文。
互同步是一種分布式時鐘同步機制,主要用于通信網絡等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互同步指網絡中各節點通過相互控制實現時鐘頻率一緻,無需依賴單一主時鐘。所有節點将自身時鐘信號與其他節點交互,最終收斂到全網平均頻率值。例如,若節點A時鐘偏快、節點B偏慢,兩者通過計算平均值調整,逐步消除差異。
主要用于無線傳感器網絡、5G通信基站等場景。例如,在物聯網設備集群中,互同步能确保數據傳輸時序一緻,避免因時鐘偏移導緻的數據包沖突。
區别于主從同步(依賴單一時鐘源),互同步通過分布式協商實現同步,犧牲部分收斂速度換取更高的系統可靠性,適合對故障容忍度要求高的場景。
鮑威爾氏試驗部分自檢查電路場次序成套單據抽空容器蛋白質膜彈性圓錐電樞磁化曲線耳蜱屬二十甲基壬矽氧烷非上市證券酚制油汞齊化工作測定貫廣義黃鉛礬角鐵環積分注入邏輯坎利酮氯代酸模式識别内帶泡罩闆塔噬菌體亞目鐵末沉着性纖維變性通用模拟語言透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