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umic acid; humus acid
carelessly; recklessly
agile; nimble; quick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醫】 acidum
胡敏酸(Humic Acid)是腐殖質的主要成分之一,指在堿性溶液中可溶,但在酸性條件下沉澱的一類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它廣泛存在于土壤、泥炭、煤炭和水體沉積物中,是動植物殘體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的複雜混合物。其核心特征包括:
結構與組成
胡敏酸由芳香環、羧基、酚羟基、羰基等官能團構成,分子量範圍大(數千至數十萬道爾頓),具有不規則的空間網狀結構。其顔色通常呈暗棕色至黑色,是土壤呈深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
環境功能
應用領域
與相關術語區分
權威參考來源:
胡敏酸(Humic acid),又稱褐腐酸,是土壤腐殖質的重要組成成分,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以下從定義、化學性質、功能及與其他成分的對比等方面進行解釋:
胡敏酸是腐殖酸的一種,由動植物遺骸經微生物分解和合成形成。它主要存在于土壤、泥炭、水體沉積物中,呈棕褐色至暗褐色,分子量範圍較廣(400-100000),含碳、氮元素比例高于富啡酸,而氫、氧含量較低。其特點包括:
胡敏酸的分子結構以芳香環、雜環為核心,通過碳鍊或鍵橋連接成網狀結構。其邊緣含有多種活性官能團,如羧基(-COOH)、酚羟基(-OH)、甲氧基(-OCH₃)等。這些官能團賦予其以下特性:
胡敏酸常與富裡酸(黃腐酸)對比,主要差異如下: | 特性 | 胡敏酸 | 富裡酸 | |--------------|--------------------------|--------------------------| | 溶解性 | 僅溶于稀堿| 溶于酸、堿、水| | 分子量 | 較大(400-100000) | 較小(約200-2000) | | 顔色 | 棕褐色至暗褐色 | 黃色至黃褐色 | | 穩定性 | 高,分解緩慢 | 較低,更易遷移 |
胡敏酸的研究對土壤科學、環境修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其抗氧化特性在生态修複和醫藥領域也有潛在應用。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知網空間和搜狗百科的詳細條目。
阿齊特林八腳基殘留性洩殖肛低層樹蝶鼻甲的短焦點γ-線照射反式二十碳烯酸感應電神經的鉻鞣腸線故障檢修員杭通氏染劑會計科目分類肩胛岡三角局部防衛法菌落計數器軍旗可計算時間可調整凝結器老年性皮萎縮冷靜的立管閃蒸器濾液槽玫瑰色蕈狀色素杆菌噴砂嘴氫解沙巴草受薪治安官束沸石統一的原子質量單位網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