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double-density format
again; double; times
【機】 double
density; thickness
【化】 density
【醫】 density
【計】 record format
倍密度記錄格式(Double Density Recording Format)是一種數據存儲技術術語,指通過改進編碼方式和磁介質排列密度,實現在相同物理空間内存儲兩倍于标準密度的數據量。該技術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磁存儲領域,主要應用于早期軟盤和磁帶系統中。
核心原理與技術特征
典型應用場景
技術演進對比
根據《IEEE磁學彙刊》收錄的研究,雙密度格式相較單密度格式:
注:參考來源包括《計算機存儲技術發展史》(人民郵電出版社)、IBM技術文檔TR12-015及IEEE Xplore數據庫收錄論文doi:10.1109/TMAG.1983.1062745。
“倍密度記錄格式”是一個計算機專業術語,其英文對應翻譯為double-density format。以下是具體解析:
倍(Double)
表示原數的兩倍或成倍增加。在計算機領域常指存儲介質容量或密度的倍增。
密度(Density)
此處特指數據存儲密度,即單位面積/體積内存儲的數據量。例如軟盤、磁帶等介質的存儲密度。
記錄格式(Format)
指數據在存儲介質上的組織方式,包含編碼規則、數據結構等标準化規範。
倍密度記錄格式指通過技術手段(如改進磁道排列或編碼方式)使存儲介質的記錄密度達到标準密度的兩倍。例如:
主要用于描述老式存儲介質(如5.25英寸軟盤)的技術規格,現代存儲技術已采用更高密度的解決方案(如SSD、藍光)。若需具體案例,可參考計算機存儲技術發展史資料。
安培效率安時效率半癫狂貝滕多夫氏試驗表面拉床丙谷胺部份償還初級系統分析員道格拉斯氏機制大頭苔草非違約棄權腹股溝下窩傅裡葉描述符黃金流通制截取接線員淨流動資本的淨利潤經調整的吉氏圓線蟲媒染茜素藍捺跳狀态前單核細胞使危險收支平衡點雙管給水雙硫侖屬性符號串翻譯文法斯蒂芬反應拖網漁船微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