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rackability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dog; follow the tracks of; follow up the scent; run after; scout; slot; tail
tail after
【計】 step into; tracing; track; tracking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可跟蹤性”(Traceability)指對實體(如産品、數據、流程)的曆史記錄、位置或應用狀态進行追蹤和溯源的能力。該概念強調通過标識與記錄系統實現全鍊條透明化,是質量管理、供應鍊安全及技術合規的核心要素。以下是其跨領域含義解析:
指“通過記錄标識,追溯實體曆史、應用或位置的能力”(ISO 9000标準)。區别于“可追溯性”(追溯根源),更側重動态追蹤過程。
軟件工程
代碼或需求的修改路徑追蹤,确保開發過程可控。例如:
“版本控制系統(如Git)通過提交哈希值實現代碼修改的可跟蹤性。”
(參考:IEEE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Vocabulary)
供應鍊管理
産品從原料到消費端的全鍊條溯源。例如:
“歐盟《通用食品法》要求食品供應鍊具備可跟蹤性,以快速定位污染源。”
(參考:EU General Food Law Regulation (EC) No 178/2002)
法律合規
數據使用記錄的審計追蹤,滿足GDPR等法規要求。例如:
“數據控制者需維護數據處理活動的可跟蹤性日志,證明合規性。”
(參考:GDPR Article 30)
實現可跟蹤性需三大要素:
跟蹤方向 | 描述 | 典型場景 |
---|---|---|
正向跟蹤 | 從起點追蹤流向 | 物流路徑監控 |
反向跟蹤 | 從終點回溯來源 | 産品缺陷調查 |
雙向跟蹤 | 整合正向與反向追蹤 | 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
ISO 9001:2015 質量管理體系 - 條款8.5.2(标識與可追溯性)
《食品安全現代化法》第204節(食品可跟蹤性要求)
IEC 62304:2006 醫療器械軟件 - 可跟蹤性規範
“可跟蹤性”作為跨學科術語,其漢英定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但核心始終是通過系統性記錄實現透明可控的追蹤能力。
可跟蹤性(Traceability)是系統工程和軟件開發中的核心概念,指在不同階段、元素或成果之間建立可追溯關聯的能力。其核心目的是确保系統的完整性、可控性和可驗證性,尤其在需求管理和質量保障中至關重要。
雙向關聯能力
可跟蹤性包括正向追蹤(如需求→設計→代碼)和逆向追蹤(代碼→設計→需求)。這種雙向性幫助驗證需求的完整實現,并識别非預期功能(如提到的“核實應用程式僅執行預期任務”)。
多層級覆蓋
涉及多個維度:
需求管理
通過需求跟蹤矩陣(RTM)記錄需求與設計、測試用例的關聯,幫助管理變更影響()。例如,Azure Pipelines中需求與測試用例、代碼更改的綁定可評估交付準備度。
質量驗證
在航空領域(如DO-178B/C标準),可跟蹤性用于驗證系統需求的完整實現,并追蹤派生需求的來源()。
問題診斷
測試失敗時,通過跟蹤鍊快速定位需求缺陷或實現偏差()。
可跟蹤性通過建立可驗證的關聯鍊,解決了複雜系統中“為什麼需要這個功能”和“如何實現它”的核心問題。其價值體現在降低變更風險(約30%的缺陷可通過跟蹤預防)、提升審計效率(如醫療/航空合規)等方面。更多實踐案例可參考微軟Azure文檔()或DO-178C标準()。
編譯程式聯繫表串标志船身險磁性内存多倍長的多核酸二代磷酸铵回購價間接輸出腱旁組織進口差額稅計算機資源顆粒機寇因氏螺菌垃圾堆肥淋浴間綠汗症凝聚系統膨脹水泥千分兆分牽引效應視頻顯示系統收益遞減律數據操縱語言數據庫管理員四色染劑四溴代環己币探向器同分異構現象外部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