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Kolbe-Schmitt carbonation
a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 family; pass a sentence; section
【化】 family
【醫】 department; family; family systematic
【經】 accountant's department; division head; section
like so; you
compare; compete; ratio; than
【醫】 proportion; ratio
【經】 Benelux; benelux customs union; benelux economic union
apply; bestow; carry out; execute; grant; use
【醫】 apply
metre; rice
【醫】 meter; metre; rice
【經】 meter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化】 carboxylation
【醫】 carboxylation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科爾比-施米特羧化法(Kolbe-Schmitt Carboxylation)是一種經典的有機合成反應,用于在芳香環上引入羧酸基團(-COOH)。該反應由德國化學家赫爾曼·科爾比(Hermann Kolbe)和阿道夫·威廉·赫爾曼·施米特(Adolf Wilhelm Hermann Schmitt)于19世紀中葉共同發展完善,因此得名。
核心過程:在高溫(120-140°C)和加壓條件下,苯酚鈉(sodium phenoxide)與二氧化碳(CO₂)發生親核加成反應,生成鄰羟基苯甲酸(水楊酸)或其衍生物。其通用反應式為:
$$
text{ArONa} + text{CO}_2 xrightarrow{Delta} text{ArCOONa} xrightarrow{text{H}^+} text{ArCOOH}
$$
其中Ar代表芳香基團(如苯環)。
分步機理
科爾比-施米特羧化法(Kolbe-Schmitt reaction)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學反應,主要用于在芳香環上引入羧酸基團。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結構化解釋:
1. 定義與反應式
該反應指酚類化合物(如苯酚)在堿性條件(常用NaOH或K₂CO₃)和高溫高壓下,與二氧化碳(CO₂)發生羧基化反應,生成羟基苯甲酸類化合物。例如:
苯酚 + CO₂ → 水楊酸(鄰羟基苯甲酸)
反應通式可表示為:
$$
Ar-OH + CO_2 xrightarrow[text{高溫/高壓}]{text{堿}} Ar-COOH
$$
(Ar代表芳香環)
2. 機理特點
3. 應用領域
4. 反應條件
需嚴格控制溫度(通常100-200℃)和壓力(約100 atm),以平衡反應速率與副産物生成。
曆史背景
該反應由德國化學家赫爾曼·科爾比(Hermann Kolbe)和魯道夫·施密特(Rudolf Schmitt)于1860年和1885年分别改進提出,是早期碳捕獲與羧酸合成的代表性方法。
如需具體實驗操作或拓展案例,建議參考《有機合成》教材或Scifinder等專業數據庫。
閉路電視播送不成焦煤踩熄償債基金現金儲存單瓷釉鈎端螺旋體性黃疸冠狀的合謀混合編碼加萊阿蒂氏腺焦的腳間窩前隱窩筋骨菌苗的莰醇藍輝光藍色打印連帶債務人路易氏角氯化鈉金濾質啟動的乳膠分析三角肌胸大肌三角受益的數字形狀松鼠尾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