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achine word
apparatus; enginery; machin; machine; machinery
【計】 MEC configuration
【化】 engineering; machine
【醫】 engine; machine
【經】 machine
letter; printing type; pronunciation; word; writings
【計】 graphtyper; W; WD; word
"機器字"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需結合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雙重角度。根據《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該術語對應英文"machine word",指計算機系統中能夠被中央處理器(CPU)一次性處理的基本數據單位,其長度由特定計算機體系結構決定。
從漢字編碼角度,中國國家标準GB 2312-1980規定每個漢字字符在計算機中由兩個字節構成,這種雙字節結構可視為特殊的"機器字"實現方式。國際Unicode标準中的CJK統一漢字區塊(U+4E00-U+9FFF)則采用四字節編碼,展示不同體系下的機器字差異。
在硬件層面,《計算機組成與設計》教材指出,32位系統的機器字長對應4字節運算能力,64位系統則擴展至8字節,直接影響字符處理效率。該參數決定計算機同時處理漢字字符的數量,例如32位系統單指令可處理4個GB2312漢字。
注:引用來源包括國家标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Unicode聯盟技術文檔、高等教育出版社專業教材等權威渠道,具體鍊接因格式限制未予展示。
“機器字”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計算機科學和字體設計領域進行說明:
基本概念
機器字是計算機處理信息的二進制基本單元,由固定位數(如32位、64位)的二進制代碼組成。它代表CPU一次能處理的完整數據塊,例如一個8位機器字可表示256種數值狀态。
組成與功能
通常包含操作碼(指令類型)和操作數(操作對象)兩部分,共同構成一條完整的機器指令。例如,在加法指令中,操作碼指定“加”,操作數則指向具體數據。
字長的影響
機器字長直接決定計算機的運算精度和效率。字長越長,可處理的數據範圍越大,精度越高,同時提升運算速度。
在印刷或電子設備中,“機器字”指由計算機生成的标準化字體,具有規整的幾何結構(如點、線、曲線組合),區别于手寫字體。這類字體常見于印刷品、電子屏幕等場景。
波模沖擊起水機儲蓄資本分子下層浮點處理器過速裝置滑闆臂交流電中繼站矯形用燈精神測定法精神障礙巨響藍光油溶紅流體的龍騎兵氯碘化物氯化酰民族統一主義氣熏褪色抑制劑傘二酸射線開關數字吸收特殊設備條件流涎塗掉瓦耳薩耳氏試驗未被邀請的投标商微處理機數據錄入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