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商品交換比價指數英文解釋翻譯、進出口商品交換比價指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indexes of terms of trade
分詞翻譯:
進的英語翻譯:
advance; come into; enter; move forward; receive; resent; score a goal
【經】 index numbers of value of imports or exports
出口商品的英語翻譯:
【法】 export commodity
交換的英語翻譯:
exchange; interchange; change for; commute; permutation; reciprocation
replacement
【計】 exchange; swap; swapping; switching; transput; X
【醫】 chiasmapy; cross-over; crossing-over
【經】 interchange; swap
比價的英語翻譯:
parity; price relations; rate of exchange
【經】 comparative price; comparison of bids; price ratio
指數的英語翻譯:
index; index number
【計】 E; exponent; exponential; power of number
【醫】 exponent; index
【經】 exponent; index; index number; indexes
專業解析
進出口商品交換比價指數(又稱貿易條件指數,英文:Terms of Trade Index)是國際貿易和經濟學中的一個核心指标,用于衡量一國出口商品與進口商品在價格上的相對變動關系,反映該國在國際貿易中利益分配的變化趨勢。
-
核心定義:
該指數計算的是一國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的比率。其公式表示為:
$$
text{貿易條件指數 (TOT)} = left( frac{text{出口價格指數 (Px)}}{text{進口價格指數 (Pm)}} right) times 100
$$
其中:
- 出口價格指數 (Px):反映一國主要出口商品整體價格水平相對于基期的變化。
- 進口價格指數 (Pm):反映一國主要進口商品整體價格水平相對于基期的變化。
- 基期:通常選定為100,用于比較不同時期的變化。
-
經濟意義解讀:
- 指數上升 (>100或相比基期上升):意味着單位出口商品能換回更多的進口商品。這表明該國的貿易條件改善,在國際貿易中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用同樣數量的出口可以購買更多的進口貨物,國民福利可能因此提升。
- 指數下降 (<100或相比基期下降):意味着單位出口商品隻能換回更少的進口商品。這表明該國的貿易條件惡化,在國際貿易中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需要出口更多商品才能換取與以前相同數量的進口貨物,可能對國家經濟福利産生負面影響。
-
計算方法與關鍵點:
- 計算該指數需要分别編制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和進口商品價格指數。這通常由國家的統計機構(如中國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或中央銀行完成。
- 指數編制涉及選擇代表性商品籃子、确定權重(通常基于貿易額)、收集價格數據(如離岸價FOB用于出口,到岸價CIF用于進口)以及選定基期。
- 結果是一個相對值,重點在于觀察其變化趨勢(上升或下降)而非絕對數值。
-
專業術語對照 (漢英詞典角度):
- 進出口商品交換比價指數: Commodity Terms of Trade Index /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Index / Terms of Trade Index (TOT)
- 貿易條件: Terms of Trade (TOT)
- 出口價格指數: Export Price Index (Px)
- 進口價格指數: Import Price Index (Pm)
- 基期: Base Period
- 貿易條件改善: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Trade / Favorable Movement in Terms of Trade
- 貿易條件惡化: Deterioration in Terms of Trade / Unfavorable Movement in Terms of Trade
權威參考來源:
- 該指标的定義、計算方法和經濟意義是國際經濟學和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标準内容,可參考權威經濟學教材(如保羅·克魯格曼等的《國際經濟學》)或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報告和統計手冊。
- 具體國家的指數數據及編制方法通常發布在該國國家統計局、中央銀行或海關總署的官方網站上(例如: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海關總署;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等)。
網絡擴展解釋
進出口商品交換比價指數是衡量一國出口商品與進口商品價格相對變化的重要指标,又稱貿易條件指數或進出口比價指數。其核心是通過比較出口與進口商品的價格水平,反映貿易條件的變化趨勢。具體分析如下:
一、定義與公式
該指數定義為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的比率,公式為:
$$
text{貿易條件指數} = left( frac{text{出口價格指數}}{text{進口價格指數}} right) times 100
$$
例如,若某年出口價格指數為110(基期100),進口價格指數為105,則貿易條件指數為 ( frac{110}{105} times 100 approx 104.76 ),表示貿易條件改善。
二、經濟意義
- 指數上升:出口商品價格漲幅高于進口,意味着貿易條件改善,同等數量出口可換取更多進口商品。
- 指數下降:出口價格漲幅低于進口,則貿易條件惡化,需出口更多商品才能維持原有進口量。
三、其他相關概念
- 綜合比價指數:反映多類商品整體交換能力的變化,如工農業産品比價。
- 單項比價指數:針對兩種特定商品的交換比率,例如原油與汽車的比價。
- 要素貿易條件:在價格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生産效率變化(如出口部門勞動生産率)。
四、應用與局限性
- 應用:幫助政府評估外貿效益、制定貿易政策;企業調整進出口策略。
- 局限性:僅反映價格變化,未考慮貿易量、質量等因素,需結合收入貿易條件等指标全面分析。
如需更深入的計算示例或曆史數據,可參考權威經濟數據庫或《國際貿易》相關教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八的巴塞利氏療法貝蒂布-馬二氏綜合征初級命題大步慢跑代數語言碘化白蛋白分隔采尿器光譜圖象恢複過鉻酸黑櫻桃換路插頭繪具箱鉸接式砂箱極大極小系統睫狀後囊纖維計時工資卡爾·費歇爾試劑可裂材料可能的原因片山釘螺破折細胞增多齊勒模數青光眼暈輪申請回避的人試探性策略鼠尾锉塑料焚燒爐統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