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蒙氏念珠菌英文解釋翻譯、吉利蒙氏念珠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andida guilliermondi
分詞翻譯:
吉的英語翻譯:
auspicious; dexter; lucky; propitious
【計】 giga
利的英語翻譯:
benefit; favourable; profit; sharp
蒙的英語翻譯:
cheat; cover; deceive; ignorant; make a wild guess; meet with; receive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念珠的英語翻譯:
beads
菌的英語翻譯: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醫】 bacterio-
專業解析
吉利蒙氏念珠菌 (Candida guilliermondii) 是一種屬于真菌界、子囊菌門、酵母菌綱、酵母菌目、酵母菌科、念珠菌屬(Candida)的酵母菌。其名稱“吉利蒙氏”源自法國微生物學家Charles Guilliermond的姓氏,他在20世紀初對酵母菌的分類和形态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該菌種即以其姓氏命名。
主要特征與意義:
-
生物學特性:
- 形态上呈卵圓形至長橢圓形,可通過出芽方式進行無性繁殖。
- 在特定條件下(如低營養或特定培養基),可形成假菌絲。
- 在實驗室常用培養基(如沙保弱葡萄糖瓊脂)上生長良好,菌落通常呈奶油色至淡黃色,表面光滑濕潤。
- 具有發酵和同化多種糖類的代謝能力,這些生化特性是其鑒定和分類的重要依據。來源: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 真菌病手冊:CDC Fungal Diseases - Candida (該鍊接提供念珠菌屬的總體信息,具體菌種鑒定需參考專業文獻)。
-
臨床意義(條件緻病性):
- 吉利蒙氏念珠菌是條件緻病菌。在健康人體内,它通常作為共生菌存在于皮膚、黏膜(如口腔、胃腸道)等部位,不引起疾病。
- 當宿主免疫力低下(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癌症化療患者等)或存在醫療幹預(如長期留置導管、植入假體)時,它可能引起機會性感染。
- 可導緻的感染類型包括:
- 念珠菌血症 (Candidemia): 血液感染,是最常見的侵襲性感染形式。
- 黏膜感染: 如口腔念珠菌病(鵝口瘡)、陰道念珠菌病等,但相對其他念珠菌(如白念珠菌)較少見。
- 其他侵襲性感染: 如心内膜炎、腹膜炎、骨關節感染等,較為罕見。
-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常見緻病念珠菌(如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相比,吉利蒙氏念珠菌通常被認為緻病性相對較低,且對某些抗真菌藥物(如棘白菌素類)可能表現出天然耐藥性或敏感性降低。來源:臨床微生物學綜述文獻 (例如:Pfaller, M. A., & Diekema, D. J. (2007). Epidemiology of invasive candidiasis: a persist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1), 133-163. DOI: 10.1128/CMR.00029-06) 及臨床病例報告。
-
其他領域意義:
- 在工業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領域,某些吉利蒙氏念珠菌菌株因其代謝特性(如能有效利用木糖等五碳糖)而被研究用于生産木糖醇、檸檬酸等有價值化合物,或用于生物轉化過程。來源:應用微生物學與生物技術期刊 (例如:Guo, C., Zhao, C., He, P., Lu, D., Shen, A., & Jiang, N. (2006). Scree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yeasts for xylitol produ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101(5), 1096-1104. DOI: 10.1111/j.1365-2672.2006.02964.x)。
吉利蒙氏念珠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酵母菌,以法國微生物學家Charles Guilliermond命名。它主要作為人體共生菌存在,但在特定條件下可成為機會性病原體,引起侵襲性感染(尤其是念珠菌血症),且具有特定的藥物敏感性模式。此外,其代謝能力在工業生物技術領域也具有一定應用潛力。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吉利蒙氏念珠菌”這一名稱,目前可查的權威醫學資料中并未明确提及該術語。可能為以下情況之一:
-
名稱誤差
可能是對念珠菌屬(Candida)中某一種類的誤稱。例如:
-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最常見的緻病菌種,可引起陰道炎、口腔感染(鵝口瘡)等。
- 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近年感染率上升,對抗真菌藥物易産生耐藥性。
-
念珠菌的基本特性
念珠菌屬于真菌,廣泛存在于人體黏膜(如口腔、陰道、腸道)及自然界中。正常情況下與人體共生,但在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調時可能引發感染。
-
感染表現
- 陰道感染:外陰瘙癢、豆腐渣樣白帶(黴菌性陰道炎)。
- 皮膚感染:皮膚皺褶處(如腹股溝、指縫)發白、糜爛。
- 系統性感染:可能累及肺部、血液等,多見于免疫缺陷患者。
建議:若您遇到具體病症或需要确認菌種名稱,請提供更多上下文或核對術語準确性,以便進一步解答。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氨基丁二酸一酰胺膀胱體保存配色保護存儲塊常型曼蚊電報電纜動力供應放置信號氟塑料過熱率核素鐵後續胡椒科簡化代碼間歇式過濾角闆激活狀态津塞氏不協調現象聾點氯苯氧唑啉門克伯格氏變性民事審判體制撓性接頭颞間徑鎳鐵偶氮玉紅前卵軟脂酸酯酸瀝濾産物退休計劃